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狀況。
我在“營銷矩陣”中提出,只圖自己方便而完全不考慮客戶利益(benefit)的企業,必定會很快衰落並走向滅亡。我一共列舉了25條標準來描述這樣的企業,其中的最後一條是:“在設定公司的目標時,總是使用產量、營業收入、利潤和股東權益增長等指標;從來不用市場因素、客戶需求的滿足程度、客戶服務的目標或者目標市場等指標。”我用這個矩陣來評價企業的政策,它的兩個維度分別是“考慮自己方便”和“考慮客戶利益”;程度最高得9分,程度最低得1分。上文引述的標準的前半部分得的是9分,表示企業完全只圖自己方便;後半部分得的是1分,表示完全不考慮客戶利益。簡而言之,這句話描述的是一個“9;1”型企業。當時還列舉了“1;9”、“5;5”和“9;9”等型別的企業。(“9;9”企業很難找到,甚至很難想象。哪怕就是在頂級教授的指導下,也沒有哪個企業做得到這一點。)
對於營銷觀念中存在的問題,我在“營銷觀念的侷限性”,也就是緊隨“營銷矩陣”之後的那一章已經闡述了一半,下面我將闡述這個問題的另一半……
1976年11月,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推出小型機“Series/1”,終於揭開了進軍這一領域的序幕。這一行動恰恰就是《營銷短視症》一文所建議的舉措:如果顧客喜歡的產品跟你自己的產品形成了競爭,那麼與其讓競爭對手來滿足這種需求,還不如你自己來做。也就是說,與其完全讓別人來摧毀你的市場,還不如你親自去摧毀它。我把這種行為稱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這個響亮的詞,是我從已故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那裡借來的。
IBM並非第一家涉及商用計算機的企業,而是一個姍姍來遲的後來者。可是,它旋即就佔據了大型機市場(這個市場在1976年達到了200億美元的規模)至少80%的份額,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標誌。它之所以非常成功,主要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重視營銷,而且營銷工作非常高效的公司。從創立直到1976年,在該公司的高階管理層中,非營銷部門出身的高管從來不超過兩人;成為高管的技術專家總共只有一人。雖然擁有福雷斯特(Forrester)儲存磁鼓帶來的非凡優勢,但IBM成功地成為20世紀科學技術的主要標誌,主要還是得益於它的營銷能力。該公司設定了行業管理者一職,這些人的職責就是針對明確的目標行業以及這些行業裡的企業,制定營銷計劃、銷售計劃,並給銷售人員提供相應的培訓。它的銷售人員只負責在專門的行業裡銷售專門的硬體。它把軟體捆綁到產品當中,以一個固定的價格提供給客戶,從而讓客戶相信那些裝置帶有合適的軟體,可以切實完成目標工作。它為客戶提供安裝服務,併為客戶重新設計整個資料採集和報告系統、培訓資料處理人員、承擔系統試執行除錯,隨後還為客戶開發新的電子資料處理應用軟體,給他們提供更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客戶購買的產品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依賴IBM。而IBM的客戶在支付方式上有兩種選擇,即每買一件產品就付一件產品的錢,或者支付租金且無需為中止租用而支付懲罰性費用。當然,這些價格都是固定的,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家徹底的營銷導向型專業組織,那麼它就是IBM,它的營銷策略非常有效。
1 市場營銷與企業的目的(5)
但是,在1976年Series/1小型機面市之後,這一切都被棄用了。它的銷售隊伍是產品導向的,而不像以前那樣以客戶和應用軟體為導向。換句話說,這是一支專門銷售隊伍,專注於銷售Series/1小型機。他們不需要為客戶提供什麼特殊的幫助,工作職責除了銷售還是銷售,把產品賣給市場上的每一個客戶。公司也不提供租用方案,只賣產品—雖然IBM憑藉自己強大的競爭優勢,完全有財力輕鬆地提供產品出租。
Series/1小型機顯然是一個創造性破壞的案例—為了自救而跟自己競爭。這裡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新東西。不過,放棄行之有效的營銷、銷售和定價策略,轉而採用幾乎完全相反的做法,這種思想卻是全新的。
1976年11月,就在IBM釋出Series/1小型機的同一周,《商業週刊》雜誌以“化妝品魅力世界裡的現實主義管理者:天賦和浮華向控制、預算和規劃低頭”為題,在主題文章中報道了露華濃公司(Revlon; Inc。)。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