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是表示了擔憂。
堅守不出,就代表將城市以外的地區完全交給了洛陽軍和北王軍,主動權拱手讓出,變相的也等於是“國土淪喪”,光有城池,久守必失,這在兵家屬於大忌。
“東王,如今叛軍兵馬也不過一二十萬,是否需要如此?”顧唯潘在跟身後洛陽派系的人商量過後,上前問詢道。
“那顧太傅……可是有好的建議?”韓健說話時候看了一下顧唯潘身後那些人。
那些官員,說是幕僚,卻沒一個上過戰場,對戰場的事屬於紙上談兵。他們之所以反對韓健的主張,也並非是因為韓健的戰略不得當,而是因為堅守的策略會令江都處於困境之中,把城外的廣袤之地讓出去,就代表城市將成為孤城。
顧唯潘搖搖頭,沒說話。
韓健道:“而今不是兵馬問題,北王的軍隊,長期與鮮卑人作戰,驍勇善戰,這次他們大舉南下,雖然江都並非草原寬廣之地,卻也能發揮其騎兵優勢。若是我們出城,等於是放棄自己所長,不能以城池來堅守,不用幾個月,江都必失。”
顧唯潘嘆口氣道:“既然如此,那堅守城池,也算是妥當……”
顧唯潘這麼一說,朝廷洛陽派系的人便不再說話。
不過顧唯潘話鋒一轉,道:“若是要堅守,怕還要防備內患。”
聽顧唯潘提及“內患”,韓健知道說的是什麼。在江都大部分的州縣裡,負責城防的雖然是守備軍,但到了戰時,地方行政首腦同時也兼顧守城重任,軍政兩面一肩挑。這樣的問題是為了防備戰時政策不統一,方便排程。
但問題就是,若是這個“首腦”變節,城市就當不保。
一些武將,或許有精忠報國的氣節,但戰時負責城防的是文官,文官有時候更會“權益行事”,說白了就是見風使舵。
一旦江都陷入堅守不出的狀況,久而久之,這些文官就會以為大勢已去,會選擇“投奔明主”,到時候開門投降,堅守的策略就等於不能奏效。而且這種事很容易“傳染”,一旦周圍有城市投降,會有更多的文官覺得大勢已去,會形成連鎖反應。
韓健點頭道:“此事,我會考慮。”
韓健只是說會考慮,沒說怎麼解決,令顧唯潘心中也很有擔憂。
顧唯潘跟韓健的關係不同於其他洛陽派系的官員,他是真心為朝廷著想,希望江都可以渡過這次的難關。韓健越表現的淡定,在他看來越是容易出事,說到底,他還是對年輕氣盛的韓健有所不放心。
會議之後的內容,全是商議在堅守不出的狀況之下,糧草如何調運,或者是城市之間如何形成“聯防”,在叛軍繞過城市攻打其他城市的情況下如何支援的問題。
這些問題,有地圖,也有現成的官道和糧道,都要作出合理的計劃,甚至要細分到哪座城市。在江都以北,也並非所有的城市都能堅守住,很多小的縣城,本身城牆就低矮,洛陽軍和北王軍用不上一兩日就能攻陷,如今東王府要保的,也並非是這些小城,而是一座座大城。只有保住了城市,那城市之間的廣袤區域裡,就算是都是敵軍,在理論上這些區域都是沒有失陷的。在這年代,城市才是地區繁榮的標誌,也是一地行政的大腦。
涉及到聯防問題,韓健主要安排的是東王府的官員,已經令洛陽派系的人不滿。說到糧食調運,韓健卻不斷對林小夙交待事情,這令洛陽派系的人徹底憤慨。
這次隨女皇到江都來的,也有不少在戶部和庫司供職的官員,雖然之前戶部和庫司曾經歷過韓健的“洗劫”,但朝中有不少這方面的“人才”,韓健不找他們負責糧草,卻找個女人來負責這麼大的事,而這個女人還是東王府一個普通的管家,怎能令他們不怒?
“東王殿下,不知與齊朝借糧之事,要如何收場?”一名官員走過來,直接對韓健說道。
韓健認得此人,便是新任的戶部尚書孫效寧。說是戶部尚書,卻沒有任何實權,畢竟在江都,很多朝廷的衙門本身就是個擺設。
“孫尚書說借糧?東王府曾借過糧嗎?”韓健反問道。
“嗯?”這次不但孫效寧驚訝,連身旁的人也有些驚訝,借糧之事才發生了兩個月時間,都在揣測江都何時要將城池交給南齊來履行交換條件,韓健卻在這時候,說壓根沒借糧之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