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北王府和西王府同時出兵往豫州方向去,回援不及。而這時候,西王府和北王府也不能倉促撤兵,畢竟豫州城的一戰已經打響,隨便的撤軍,還是在豫州之地,別說是東王府的四五兵馬,就是楊洛川也不會憑白放棄這麼好的反擊機會。
洛陽,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之外,轉到視線之內,更多的人發覺了東王府的野心,這是準備直接趁‘亂’拿下洛陽城,而不給小北王楊科以及西王楊平舉機會。
江都的這一路直奔洛陽的兵馬,人數算不上多,只有五六千兵馬,若非臨近洛陽周邊被人發覺,人們甚至會將這樣一路兵馬所忽視。畢竟沒人相信五六千兵馬便可以攻克北朝的皇城洛陽,但事實就是如此,東王府就是如此“膽大妄為”地派出五六千兵馬攻打洛陽,一點都沒將楊餘的洛陽守軍放在眼裡。
九月上旬,註定各家都不安定。
本來豫州便已經風雨飄搖,現在洛陽突然戰事發生變化,令各家的注意力,從豫州方向轉到了洛陽。
畢竟豫州的覆滅只意味著南王府的生死存亡,但洛陽城可關乎著整個魏朝皇室的正統地位。江都若是拿下洛陽,再有‘女’皇正統地位作為支撐,西王府和北王府很可能只能被迫繼續效忠,再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意味著徹底成為“叛逆”,無轉圜餘地。而現在他們還可以說是為楊餘而賣命,到楊餘都不在,他們做什麼事,都只是謀逆。
九月十六,東王府的這路兵馬距離洛陽城不到六十里,隨時都可以望著洛陽城的城頭。
而此時,除了洛陽方面作出了一些應對,北王府和西王府甚至為作出任何反應。這糧價距離洛陽最近的兵馬,也在千里之外。
更稀奇的還在後面,隨著東王府的兵馬臨近洛陽,原本洛陽周邊已經被楊餘的“朝廷軍”打的滿地找牙的叛軍,好似突然找到方向,一齊“投奔王師”,加上洛陽周邊一些“撥‘亂’反正”的地方守備軍,只有五六千兵馬的東王軍,一下子暴漲到十餘。這數字令西王府和北王府聽了便覺得可怕。
楊餘倉皇應對之下,根本是毫無辦法。明知道這“十大軍”不過是空殼子,裡面有作戰能力的只有江都那五六千兵馬,但十人馬,也足見百姓人心所向,要是強行要應付,那也是自尋死路。
在這種情況下,楊餘作出了一個令天下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面對東王府大軍壓境,楊餘竟然帶著少數的隨從,在一千多兵馬的護送下棄城北上,直接置洛陽城於不顧。
等楊餘奔逃過了黃河,洛陽城內的一些權貴才意識到新皇帝“逃了”,留下一個爛攤子沒人管。
這時候,洛陽城內的人也是徹底慌了。隨著楊餘逃跑,到了北王府之地,楊科會不會收留他們還是問題。留下來,東王府的兵馬已經殺到眼前,他們畢竟在楊餘謀反的時候“助紂為虐”,‘女’皇是否會原諒他們不好說,東王府那麼瑕疵必報,想全身而退那近乎是不可能。
原本是擺在楊餘面前的問題,突然間沒了主事人,整個洛陽城內群龍無首,而此時,東王府的“十大軍”真正殺到了洛陽城下,這時候剛剛是九月十八。
洛陽城內的權貴,很多是隨著楊餘謀反的,但最後楊餘投奔北王府,卻沒將他們帶走,也就說他們根本被楊餘所“拋棄”。而在九月十七楊餘逃走的訊息傳出來之後,東王軍中也隨即作出反應,派出一些人到洛陽城中進行遊說,主要是針對一些曾經跟東王府有所過節的將領和官員,試圖說服他們,直接投降東王府而不要做無謂的抵抗。
在經過幾天的遊說之後,洛陽城中防禦的兵馬,基本都作出了妥協。商定於九月二十二日開城投降。
便在此時,豫州的戰事仍舊在膠著狀態,不過北王府的兵馬,卻於九月十九日開始撤兵,而撤退的方向,也是往洛陽城方向,明擺著是要馳援洛陽,將楊餘丟了的洛陽城給搶回來。
從豫州到洛陽,兵馬就算是急行軍也要半個月以上時間。東王軍也瞅準了北王府兵馬回援不會太及時,而隨著北王府撤軍,西王軍也接連幾天沒有對豫州發動有規模的攻勢。
西王楊平舉也不想做“冤大頭”,這時候的豫州,已經成為“‘雞’肋”,是否攻下意義不大。反倒是洛陽城,西王府和北王府覬覦了半天,現在卻被東王府“撿了現成”,他心中怎甘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