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月中,東王府兵馬接連往洛陽排程,隨後是北方戰事出現惡化。
鮮卑人兩次大規模進攻北王府都城北川城都以失敗而告終,主要與鮮卑人不擅長攻城戰有關。鮮卑左部人馬主要負責進攻北川,背後卻有下部之人搜刮北王府其它郡縣。更後面還有鮮卑王部和渤海人負責糧草和兵馬的排程,分工明確。
北王府的藩地已經逐漸被鮮卑和渤海人所蠶食。北王府從開始佔據北方主要河山,到六月底,所佔據的郡縣已不到十座。本身留守在長城一線的三萬多兵馬,也被蠶食殆盡。整個北川城的西北東三側,近乎是處於不設防的狀態,鮮卑人可來去自如。也只有北川城南側,有朝廷蘇廷夏的近十萬多兵馬駐紮。
到六月底,蘇廷夏所部的兵員數量急降到七萬。未等開戰,蘇廷夏所部已經有些要潰散的意思。主要還是糧草和補給的不足所造成。
朝廷這面對於前線的困窘可說是束手無策。
沒有兵可以招募,招募不上來甚至可以抓壯丁甚至是動搶的。可沒有糧和補給,卻是從天上掉不下來的,即便朝廷兩次從地方上徵糧,收效都甚微。從韓健獲得洛陽地方上奏報來看,朝廷在這次徵糧上不可謂不用心,甚至也動了明搶。可到頭來糧食基本沒徵調上來,反倒還要讓朝廷去養活那些下去徵糧的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在這點上新上任的朝廷首輔寧原也是飽受爭議。本來寧原自信滿滿可以幫朝廷和東王府解決困窘,到頭來他卻不是解決麻煩的,倒成了製造麻煩的。為此楊瑞沒少找寧原進宮去訓話。
楊瑞本就對寧原意見滿滿,現在瞅著機會,除了把寧原拉下馬近乎是把話都說絕了。強逼著寧原必須在鮮卑人過北川城這一道關口之前解決糧食的問題。以便能給洛陽城更多緩衝的時機。當韓健知道了楊瑞對寧原交待的那些,也大概明白到,除了寧原是楊瑞早就準備犧牲的那個。連蘇廷夏也被楊瑞列在“敢死隊”名單中。蘇廷夏現有的七萬大軍,還沒等正式與鮮卑人開戰。已經被楊瑞列為為洛陽拖時間的炮灰。韓健心說要是蘇廷夏知道自己就這麼被朝廷“犧牲”,會不會真的造反。
朝廷同時也在徵兵中。本就缺兵少糧,現在少糧的問題沒解決,倒要先徵兵,也是朝廷感覺出如今的洛陽城防備空虛,根本擋不住來勢洶洶的鮮卑人,只好先加強戒備。徵兵便是其中一法。
徵兵本是困難重重,可在如今洛陽城周邊百姓食不果腹的大前提下。徵兵卻是出人意料的順利。很多走投無路的壯丁,乾脆選擇投軍來保命。等朝廷開放了徵兵的門路之後,才十幾天下來,已經接連徵上來有一萬多壯丁。
這比半年多前徵調蘇廷夏所部那兩萬多人馬順利的多,那些壯丁中有很多是地方團練,有一定的根底。現在這些完全是普通的老百姓,還能這麼順利徵調上一萬多人,也可見洛陽周邊百姓生活的確不咋的。
有了人,就要有武器裝備,還要有將領出來負責訓練和調派。顯然這些都是朝廷所缺乏的。楊瑞好不容易徵調出一萬多屬於她自己的人馬,除了人卻什麼都沒有。最後還是來懇求韓健“幫忙”。
這讓韓健也很無奈。
東王府自己都調不出糧食來運往北方去滿足蘇廷夏所部和林詹所部的龐大需要,更別說是兵器這些“硬通貨”。當韓健表達了目前困難的處境後。楊瑞表示了“理解”。就在韓健以為楊瑞轉性後,第二天,楊瑞便下旨到洛陽周邊的大小衙門,讓地方百姓出鐵來鑄造兵器。而且每家每戶規定了供應鐵的數量。
為此朝廷還有說辭,按照韓健的理解,大致意思就是大家難保何以要小家。說的好像多麼義正言辭,但時機上卻是拿普通百姓最賴以生存的生產工具來變換成戰爭資源。韓健很清楚即便最後得勝的是朝廷,這些鐵也不會還給百姓。其中會有多少中飽私囊甚至是浪費的事情,那就又是另一碼事。
韓健雖然心裡不同意。可終究是楊瑞所下的命令,韓健最後還是忍住沒去說什麼。
原本徵糧都鬧的焦頭爛額的寧原。又被楊瑞強塞給徵鐵之事,一下子更忙。中箭幾次韓健去尚書檯找寧原商量事情。都沒見到其人。寧原為了不被楊瑞和東王府兩邊追究,乾脆來個事必躬親,一個人跑基層去了。以至於尚書檯都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
韓健心中不由感慨,這鮮卑人沒來,洛陽倒先自己亂了。屋漏偏逢連夜雨,要不是魏朝這兩年內部的戰爭拖垮了民生,何至於鮮卑人來會鬧出這樣一副洋相?
隨後東王府的兵馬第一批已經抵達洛陽,也是最精良的兵馬,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