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韓健鑾駕抵達江都,南北朝之戰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蘇廷夏先是駐兵兩萬到豫州,以韓健欽命的南下征討臨江王先鋒主帥自居,其後尚且有豫州將士六萬可隨其南下。江都方向則是以韓崔氏和韓昭氏為主帥,兵馬以江都子弟兵為主,兵馬也有過五萬。
這十幾萬將士都是北朝的主力兵馬,貴精而不貴多,尚且有北方林詹驍勇善戰的北關兵馬蓄勢待發,加上豫州和江都所徵調的民兵和後勤的民夫,光是這一戰北朝所預備出動人馬過四十萬<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南朝方面則應對不及,南朝防禦北朝的主要兵馬聚集在揚州各地,但揚州城內官兵逃散,連揚州城都尚且不能自保,更何況去形成有效的防禦陣線,到四月時,透過司馬藉一系列的安民措施,揚州之地倒也相對平靜有序下來,但還是無法遏制北朝兵馬的南下。
此次北朝主攻方向的江贛地區,臨江王朱同敬號稱擁兵二十萬,但其實真正有作戰能力的兵馬尚且不到五萬,剩下的要麼是老弱病殘,要麼就是民夫,尚且無法駐守鎮南,因為朱同敬跟南朝朝廷的對立關係,朝廷是很難派援兵前去協助,也就是說北朝南下的兵馬,可能需要臨江王麾下的兵馬自行抵禦。
即便到戰爭將開的時候,南朝仍舊不知北方用兵的確切動向,但這時候連普通百姓也感覺出北朝兵馬的主攻方向在江贛而非揚州,因為北朝皇帝公告天下的討賊詔書中,直指曾出兵犯境豫州的朱同敬,在討賊詔書中反倒說要與南朝協同一致,“待賊滅功成後,兵馬撤返。於江南百姓秋毫無犯”。
雖然這詔書不可信,卻是讓普通百姓安定下來,尤其是在韓健詔書公告天下後。揚州地方軍民出現回流的狀況,知道北朝兵馬將不會以揚州為主攻方向。背井離鄉在金陵周邊當難民的揚州百姓,反倒都覺得回揚州也不錯,就算北朝兵馬殺至,因為是要討賊,也會對百姓“秋毫無犯”,就算死死在自己家裡也比在外面當孤魂野鬼的好。
四月二十六,從豫州傳來訊息,蘇廷夏親率其兩萬兵馬揮兵南下。兵馬開始向江贛地區挺近。蘇廷夏兵馬似乎是要從江陵一代舉兵渡江,這就並非是在江贛,而是湖南。蘇廷夏甚至先行派人向南朝駐湘地方太守發去信函,與其商討借船渡江之事,結果被南朝地方太守直接回絕。事情傳到普通百姓耳中,倒是湖南的百姓也加入到逃難的行列。
之前南朝為了宣傳鼓動百姓抗敵,對於北朝的兵馬極盡醜化之能事,其中最為南朝地方官員所宣揚的便是北朝大將軍蘇廷夏劫掠燒殺的惡行。“對於北朝百姓尚且如此,且非要我疆土之內片瓦無存?”這近乎是所有安民告示近乎一致的論調。
這樣帶來的結果不是南朝百姓同仇敵愾保家衛國,而是但凡百姓聽到北朝兵馬要殺來的訊息。那就等於是被宣判死刑,背井離鄉也不在乎。
在得知蘇廷夏兵馬即將從江陵渡江後的幾天時間裡,江陵周邊的百姓便逃散一空。甚至連駐守的將士也沒剩下多少,地方太守只能一邊上報朝廷請求援軍,一邊希望可以讓齊朝的水軍西調,靠長江天險來阻隔北朝兵馬渡江。
但偏偏在之後幾天,蘇廷夏的兵馬就屯駐在江北按兵不動,不渡江,也不攻城,讓江陵城內剩下的軍民成天惶惶不安。
此時揚州城內,地方百姓卻出奇的安定。在得知江贛將作為此番北朝南侵的主戰場後,揚州每天都會接收大批從南方迴歸的難民。有了人。城中就有了生機,朝廷就必須要對揚州城重視起來。之前朝廷已經拖欠揚州地方的軍餉和糧餉也都相繼派船送過來,如此一來守城的將士就更有動力,到四月底的時候,連揚州太守隋化都開始出來慰勞百姓,在百姓面前裝出一副體恤百姓的模樣。
雖然是假模假樣收買人心,但效果卻出奇的好,城中百姓看到揚州城自上至下眾志成城,更覺得這揚州城固若金湯,也忘了曾經是誰令他們朝不慮夕,是誰又舉家南逃渡江當難民。
四月二十九,北朝兵馬仍舊沒有大規模入侵的跡象,反倒是江陵城周邊告急的文書很快就下達到長江防線的各處關口,司馬藉看著告急文書,連他心中都揣度不出韓健的真實用意,這場仗從開始就是那麼蹊蹺,令人捉摸不透<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自從江陵城告急後,李山野就留在揚州城裡當起了司馬藉的“軍師”,本來司馬藉也是以軍師幕僚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