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場的將領和謀士都屏氣凝神的聽,以隋化的意思像是要奪權。但隋化突然話鋒一轉道:“但司馬相國臨別之前,卻另有交託,說是要整頓好我城中兵馬,抽調除日常鎮守外的一萬三千餘將士,隨時準備遠道而徵。爾等,如何看待此事?”
隋化手上舉著酒杯,卻沒有敬酒之意,而是向在場的人發問<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在場雖然都是行軍行伍的將領,但真正有作戰經驗的少,揚州有二十年未經戰亂,在場的人雖說有在那場戰爭中所經歷的,但在那時也是初出茅廬,到現在領兵一方,都是以兵法韜略來論治軍行軍,到底還算是紙上談兵。
左司馬將軍何浙道:“隋太守,司馬相國的意思,是否朝廷有主動出兵北上之意?兩年前,朝廷也曾有過出兵之議,兵馬北過江水,朝中發生亂局,是否……此次與兩年前的那次有些相仿?”
一名名叫周思的謀士道:“如今朝廷自保尚且不能,我揚州城近乎都被棄如敝履,臨江王的內患尚未解除,哪有能力出兵北上?就算出兵,如今北朝屯兵江都和豫州,到如今兵馬已有幾十萬。枕戈待旦,若然出兵,那就跟要亡國也差不了多少。”
何浙似乎有些不服氣。道:“若換做頭年裡北朝新皇繼位,若北朝人也都如此想。那如今北朝恐怕已經國土淪喪為鮮卑蠻夷所佔。兵行險招,若非北朝皇帝御駕親征,於勢弱時主動出擊,又怎會建立不世功業,反倒令強悍如斯的鮮卑人灰飛煙滅?”
周思怒而回敬道:“聽何司馬的意思,對北朝皇帝頗為推崇,是否北朝兵馬一到,就準備棄城投降做那叛臣?”
“你……”本來是討論司馬藉話中的意思。到後面卻成為兩個人,或者是兩種思想的人在爭吵,甚至涉及到了人身攻擊。
隋化喝道:“夠了!”
何浙畢竟是武人,不像周思那樣能言善辯,但他還是認準死理,既然被人冤枉他可能會與北朝人斯通,他就想把事爭個明白。但見隋化那滿面的慍色,他最後還是一甩手,連酒杯也重新放回桌上。
隋化道:“爾等乃是我揚州城內的股肱,將來北朝兵馬殺至。還需要爾等左右一心來盡心力保城池不失。可如今外敵未至,你們自行爭吵,又有何意義?現在本太守問你們的是。司馬相國的話到底是何意,既然你們說朝廷有意要出兵北上,為何本太守到現在尚未接到朝廷的任何政令?”
原本如何浙一樣覺得朝廷是要主動出擊的人,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也不好隨便猜測。
就在這時候,在末席一人走出來,恭恭敬敬對隋化行禮道:“太守大人在上,小人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在場之人不是將軍就是謀士,都是自負清高的人。對於隋化的稱呼也都是以其官職相稱,沒有稱大人小人的。但這人身形本身就帶著幾分猥瑣,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獨到的地方。甚至他走出來,在場很少有記得他叫什麼的。只是記得之前隋化似乎也曾介紹過他,好像是從北邊過來的不得志的人。
隋化瞥了那人一眼,故作謙卑問道:“不知鬥先生有何高見?”
此人正是曾經魏朝南王府的座上賓,也是南王手底下甚為器重的軍師謀士斗升,在南王府與西王府交戰,東王府逼得楊洛川投誠,而將楊洛川軟禁在洛陽後,豫州開始由鎮南侯掌權,斗升地位大不如前,而在半年多前東王府與鮮卑交戰,卻以聲東擊西之法將豫州收並之後,斗升沒有選擇歸附東王府,而是輾轉南下來到揚州,成為隋化的幕僚。
但斗升畢竟是北朝人,隋化也只是礙於斗升曾經在豫州的名聲而將他重用,伺機想得到更多關於豫州的軍事情報,本身並未打算重用他。因而斗升也沒什麼機會出來出謀獻策。
斗升再拱手,恭恭敬敬道:“小人以為,司馬相國之意乃是,北朝出兵南下,絕不會走揚州一路,而是會繞開揚州直渡江水,或以舟楫渡江往江贛直取江西之地,再或者繞道海上,從其他地方登岸,這都是有可能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到那時,齊朝各地都會有兵災戰禍,朝廷必然會下令讓我揚州城派兵前去協助或者勤王,這才是司馬相國讓大人準備用兵的意思。”
斗升的話說完,在場的人不由議論紛紛。不是斗升說的多麼有道理,而是斗升說的很詭異,或者說沒半點根據的瞎猜。
連隋化都不信斗升說的是真的,如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