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若再繼續把事情拖下去,那很可能楊瑞還會有第三胎第四胎,還是會被楊瑞生下兒子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東王府體系的人,是要徹底斷了楊瑞以及她背後那些勢力的念相。
韓健在城垛之後,抬頭望著遠處,遠遠的,蕭旃的車駕已經往蘇州城南城這邊而來,登高望遠,就連旌旗也能看到,那是魏朝兵馬的大旗。
韓健已經派了兵馬前去接應,從目前來看,司馬藉似乎並不敢在送蕭旃來蘇州城這件事上耍花樣,連司馬藉自己也沒作好與北朝一戰的準備。
“那你們認為,朕立了太子,後方就能安穩的了?”韓健突然問了一句。
在場有幾名來進言的文官和謀臣,要說這些人進言立太子之事是沒有惡意的,但有沒有私心則不好說,他們本來就是東王府體系的人,若說東王府自己的世子被立為太子,將來太子登基,怎麼也會感謝他們。但這些事實在太遠,因為韓健本身還很年輕,在韓健年輕之時,就已經建立了文治武功。想讓韓健作古,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眼下他們所能得到的好處。就是東王府體系中人多他們的“回饋”,他們是在替身在江都那些千千萬計程車紳和官宦階層在韓健面前進言。
但韓健的問題。沒一個人敢回來。
很明白的道理,韓健在出徵之前沒有立太子,是在等楊瑞分娩,現在楊瑞分娩生下女兒,韓健馬上就冊立韓曦為太子,那江都勢力和朝廷的舊勢力肯定會形成矛盾和爭執。立太子,會給江都以及洛陽的政治形勢帶來不安定的因素,並不會如這些人所進言的那樣。會令國祚安穩。
韓健道:“朕出征以來,到如今仍舊未取得進展,若不能平天下,朕也無顏撤兵回江都。眼下談立儲之事為時尚早,不若等天下歸於一統之時,再行商議。”
韓健已經不是第一次堵上眾大臣的嘴。
從韓健登基開始,立儲的問題一直糾纏不清,主要問題是舊勢力和新勢力在朝中的爭奪。
韓健的確是可以從軍隊的立場上,對魏朝形成全面的統治,但主要是士子不服。
楊瑞最初的禪位。雖然看似主動,但其實也有被韓健所脅迫的意味,之後楊瑞及舊朝勢力被韓松氏和寧原聯手打壓。已經證明韓健的新朝廷,要對舊朝的人進行清洗,像顧唯潘這些楊瑞一朝的絕對名臣選擇了明哲保身,但他們心中,仍舊是支援楊氏一脈的傳承,就算如今韓健登基,那也該是韓健和楊瑞的子嗣來繼承國祚,如此才能保證皇室正統和正朔的傳承。
而新勢力就希望是顧欣兒和楊蓯兒的子嗣能成為太子,如此能充分保證江都以及新勢力的權力。這些人將不再是魏朝的叛逆之臣。而是新朝的開國功臣,這其中的反差。其實朝廷兩股勢力都很清楚。
韓健也很清楚,所以他不能妄下判斷。
韓健用他的絕對權威。給楊瑞畫了一張大餅,只要楊瑞能生下兒子,那韓健就立這個兒子為太子。可惜楊瑞並未爭氣,第二次生下女兒,這也意味著連楊瑞自己都不好意思來跟韓健要太子之位。楊瑞身為女皇,連楊氏的基業都丟了,若韓健再立小公主為太子,首先是人心不服,就算這個女兒真的有當皇帝的潛質,但長大之後,女兒終究是要嫁人的,到時候,韓健辛苦打來的江山,可能又要更換了姓氏。
“南朝的皇帝已經到了,隨朕親自下去迎接吧。”
就在城樓上有些安靜的時候,韓健突然說了一句,所有人回應之後,才跟隨在韓健之後,準備走下城樓。
鼓號聲中,迎接儀式正式展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蕭旃作為南朝的女皇帝,她現在也會作為人質和貨物,從今天往後,她就會成為北朝人手上的一顆棋子,生死未卜,更別談何時能歸南朝。
其實對她而言,現在也屬於無家可歸,本來金陵城是她的家,可現在金陵城仍舊為賊逆朱同敬所佔,韓健現在要做的,反倒是幫她征討賊逆,雖然在她眼中,北朝人更是狼子野心,可能比朱同敬還要奸詐狡猾。
蕭旃的車駕,在距離蘇州城二里多遠的護城河邊停下。
蘇州城南,為了這次的迎接特別預備了龐大的迎接陣仗,除了城門口迎候的六千多兵馬,還有在蘇州周邊巡邏的將近三萬兵馬。韓健就是想以這樣大的陣仗告訴天下人,你南朝的女皇如今也成為我的階下囚,她的到來,僅僅是為了換取南朝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