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醫院,越是要靠藥補醫。
藥品收入成為醫院主要收入
長期以來,我國醫院的醫療技術服務收費始終過低,掛號費、住院費、醫療處置費、診斷費、手術費等均不能反映其成本。有專家估算,我國絕大部分醫療機構的業務收入中,藥品收入佔50%~60%,醫療儀器檢驗收費約佔20%~30%,醫生醫療技術服務收費約佔10%~15%,國家補助只佔很小的比例。
各方評說
北京某醫院院長:政府在決策前,應該算一些賬。其一,醫院管理過程中還要不要確保醫院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醫院從藥品等方面獲取的資金,要用來更新裝置和維修房屋等。如果取消藥品收入,這些錢從哪來?其二,政府要確定醫務人員的收入維持在何種水平,因為只有有一支穩定優質的隊伍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其三,醫院的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投入問題怎麼解決?如果有缺口的話,怎麼補償醫院?政府應該對這三方面進行詳細的測算後,再進行政策調整。
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以藥養醫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要麼提高政府財政補貼,要麼提高醫生技術勞務所得,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才能堵住“大處方”,解決“看病貴”的現象。醫療衛生改革是世界性難題,包括髮達國家在內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模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醫改大方向就是要堅持政府主導和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找準公平與效率的平衡點。
典型事例剖析
小胡與哥哥同是安徽金寨縣古碑鎮中心學校初二學生。今年10月,成績優異的兄弟倆分別被診斷為惡性骨瘤和白血病。面對窮困的家庭和無助的父母,兄弟倆以抓鬮的方式決定家裡借來的錢用在誰身上。抓鬮時,弟弟寫了兩張“治療”的紙條,讓哥哥先抓。弟弟表示:“我這病治療要花太多的錢,哥哥成績比我好,讓他先治療。”
因貧寒看不起病而不得不以“抓鬮定生死”,是對政府醫療救助制度的呼喚。能從這些在貧病交加的絕望生命中和求生的呼喊中,建立起具有充分保障的重病救助體系,從而讓那些處於弱勢地位的生命,也同樣能夠獲得積極的拯救。
據悉;國家已全面展開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29個省(市、區)出臺了醫療救助政策,1003個縣開始實施農村醫療救助,全國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11�8億元,救助農村困難群眾548�9萬人。
探討篇:農民偏愛的中醫藥何時再“火”起來(1)
長期以來,中醫藥以“簡、便、廉、驗”的特點,深受廣大農民偏愛。可現在不少中醫院的業務十分冷清,個別基層醫院還取消了中醫科。
小孩一直脾胃不和,原想找個有經驗的中醫開點湯藥。但記者帶孩子到某中醫院求醫時,醫生卻說現在哪還有真正的中醫呀?真正看得好的大夫差不多都退休了。隨後記者帶著孩子來到一所掛著中醫名師的診所。把脈、開方,可用的大都是西藥,而且數量還不少,花了900多元,記者心裡不禁在問:真正的中醫到哪裡去了?
中醫院床位使用率不足30%,醫生月工資也就500多元,每年都虧損。醫生改行的改行,調走的調走
在河南省浚縣中醫院,一位姓蔣的副院長告訴記者,他們院是1985年在原來鄉鎮衛生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共有床位100張,但目前的使用率不到30%。全院本科生、大專生佔80%,大都是中醫學院畢業的學生。每年400萬元的收入主要以檢查費和藥費為主,平均每年都要虧損10多萬元。由於西藥利潤較高,目前主要靠開西藥來維持收入,佔整個收入的60%至70%。在職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是500~600元,這個收入水平相對於鶴壁市的三所中醫院來說還算是比較好的。但醫生們都覺得收入低,前途渺茫,可學的是中醫,調到別的醫院創不了什麼效益,也不受重視,很多醫生都改行做了別的工作,他舉了一個例子,今年有一個本科生,調離醫院後到縣公安局當了一名法醫。
河南省鶴壁市中藥飲片加工廠是全市唯一的一家中藥片劑生產廠家,廠長李生昌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90%銷售給中醫院,餘下的賣給一些藥店,但目前中醫院對中藥需求逐年減少,產品銷量日漸減少,現在每年虧損。他算了一筆賬:“每年支出20萬元,而收入卻不到14萬元,5年已虧損近40萬元。再這樣下去,只能停產了。”
中藥價格便宜,花錢不多,貴的十幾元,便宜的只有一兩元。農民和一些低收入家庭很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