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面,第一是大寨人能夠正確認清形勢。“過去是全國學大寨,現在是大寨學全國。”1991年年底,當郭鳳蓮重新回到大寨做黨支部書記的時候,這樣一句話就成了她給村民的第一件“禮物”,而大寨村民呢?很快就從眾多榮譽中擺脫出來,走上了“學全國”的道路,他們先後走到河南劉莊、天津大邱莊和江蘇華西村等發展較快的地方取經。正是有了一定的經驗之後,他們才開始改變“以糧為綱”的生產方式,走上了工農商一體的道路。
第二是大寨人沒有忘記“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作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在經濟發展明顯落後的時候,大寨人沒有“等、靠、要”,而是先主動地走出去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了適合自己村莊發展的道路。
正是保持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作風,大寨人才會有一股幹勁;正是正確認識了自己,大寨人才在前進的方向上找到風向標。可以說,大寨今天的發展,不僅給自己村找到了出路,也給農村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大寨,昨天的旗幟,今天的榜樣!
人物檔案
郭鳳蓮1947年出生在離大寨不遠的武家坪。3歲時,由於父母去世被家住大寨的姥姥收養。
14歲高小畢業後,郭鳳蓮到大寨幼兒園當了一年多的“孩子王”。就在這期間,大寨人改造了大寨的七溝八梁一面坡,修成了畝產千斤的高產、穩產海綿田。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害。郭鳳蓮和全村22名女青年組成一支突擊隊,義無反顧地奔忙在搶險第一線,這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鐵姑娘”隊的雛形。
在大寨最輝煌的時候,郭鳳蓮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後曾到昔陽縣其他部門工作。
1991年11月15日,郭鳳蓮擔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之職。提出:過去是全國學大寨,現在需要的是大寨學全國。
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經濟開發總公司,郭鳳蓮擔任總經理。2003年,郭鳳蓮當選全國人大常委。
改革典型如何成為發展典型(1)
1978年11月的一天晚上,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18位村民冒著坐牢的危險,在一份承包責任制的文書上按了鮮紅的手印,從此,中國農村開始了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歷史性變革。但在“敢為天下先”的輝煌之後,小崗村卻漸漸放慢了前進的腳步,始終未能迎來發展的春天。
小崗村名片
人口:108戶人家,476人
人均年收入:4000元
第一產業:糧食、葡萄、養殖
第二產業:一個電纜廠、一個麵粉廠將陸續建成投產,張家港長江村的汽車配件廠將搬遷到小崗
第三產業:外出打工、旅遊公司、養殖小區
如果沒有30年前的那場震驚全國的包產到戶的風險,小崗村也會像分佈在我國其他地方的許多村落一樣默默無聞。即使現在看去,它也並無二致——一條筆直寬闊的“友誼大道”,路兩邊各有一排疏間有距的松柏、廣玉蘭和黃楊。村外是土坡“崗”和大片的葡萄園,村北不遠處有一座現代化的特種豬養殖場,那裡不時有豬叫聲傳來。
18位農民立下包產到戶“生死狀”
1978年以前的小崗村,只有20戶人家100多人,是全縣有名的窮困村,“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每年秋後,家家戶戶都要外出討飯。全村沒有一間磚瓦房,許多農戶的茅草屋破爛不堪,家徒四壁,有的窮得全家只剩一床棉被。
1978年秋,鳳陽遭遇特大旱災,糧食歉收,不少農戶又開始準備出門討飯。11月底的一個夜晚,隊幹部召集全村人開會討論生產問題。最後,他們作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包產到戶!昏黃的燈光下,18位農民神情嚴峻地立下“生死狀”,在一張秘密契約上一一按上了鮮紅的手印。會議一結束,他們連夜將牲畜、農具和耕地按人頭包到了戶,拉開了中國農村波瀾壯闊的改革序幕,由此載入史冊。
小崗實行“大包乾”,一年就大變樣:1979年秋收,小崗村的糧食總產由1978年的1�8萬公斤猛增到6�6萬公斤,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躍升為400元,震驚四鄰。這一變化不僅結束了小崗村20多年吃“救濟糧”的歷史,而且上繳國家糧食3200多公斤。小崗的成功使周邊群眾紛紛仿效,“大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