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維持和平的。而不在於我們有文明就可以維持世界和平,沒有文明就無法維持它。
核武器現在已經起到了(始料未及的)作用——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發生。
現場零距離 臺海風雲解讀1
十一、拉氏思想鎖定著今日世界的海天
沉:亨廷頓還在其《文明的衝突》一書中,用了不小的篇幅去津津有味地假想和勾描了未來最為可怕的軍事衝突——即,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其導火索就是臺海問題。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將視點轉向臺海。2004年6月到8月,美國首次動員12個航母戰鬥群中的7個航母戰鬥群齊聚西太平洋進行了一次水面聯合作戰、反潛戰、海空聯合作戰的“夏季脈動04”的軍事演習。這次軍演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個海空軍演。作為頂級國際問題專家,您認為美國為什麼要選擇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空間,突然性地做出這樣一個令世人驚詫不已的舉動呢?此次軍演有沒有明確的假想敵?其後果是否導致了這一地區軍事力量的急劇失衡?此舉是否意味著美國的安全戰略很可能從考慮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原則,而一舉轉向了單方面的有效威懾原則?
閻:第一,美國的這次軍事行動不是突然進行的,它是對拉姆斯菲爾德上臺後所倡導的軍事革命的一次檢驗。此前,他對美國整個冷戰後的軍事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
冷戰時期,美國總的軍事安全戰略是打一場戰爭,或一場半戰爭。而拉氏上任之後認為美國不再需要進行一場半戰爭,一場半戰爭或兩場戰爭的戰略是指在同一個時間的兩個不同地點進行戰爭。拉氏執政後改變了這種戰爭,他說我可以在短時間完成一場戰爭,然後再去進行另一場戰爭,我需要的軍隊,是需要完成一場戰爭的能力,而不是去完成兩場戰爭,即他旨在希望在短期之內來完成一場戰爭。他的基本判斷的前提是:世界大戰發生不了。這不是文明的原因,而是核武器使得世界大戰不能發生。既然世界大戰發生不了,那麼,你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一場戰爭,然後再去進行下一場戰爭。
所以,他的新戰略是:10天到達戰場,30天結束戰爭,再用30天去進行下一場戰爭③。這個戰略的改變,使得他要進行多方面的所謂軍事革命呀,技術革命呀等。此次的軍事演習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要對他所設想的新的軍事戰略的幾年的改革去進行一次檢驗,看看其效果到底怎麼樣?他的全部設計,簡單地講,由於原先要進行兩場戰爭在主要戰場的前沿上要有一個戰略部署,然後再機動地去打另一場戰爭。而現在沒有前沿了,已經變成了滿天星似的部署!——任何地方發生危機,我都可以在短短10天內把部隊集結到位去進行作戰,已不需要一個既定的敵人了。即它不是以一個既定的敵人為目標的,這是一種能力戰略,而非威脅戰略。後者是指我知道威脅在哪兒——比如,威脅是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即知道威脅是誰,然後根據威脅來制定戰略;而前者則是指我不知道威脅是誰,但只要這種威脅一旦出現,不管它出現在哪兒,我都有能力來應對。具體到這次的軍演,並不是突然之舉,它是對三年來拉氏軍事改革的一次檢驗。其中,在其全部檢驗中有一部分是針對臺灣海峽的,把臺灣海峽作為一個潛在發生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一個衝突地。故,臺灣海峽不是這次軍事演習所針對的唯一點,而是若干點之一。而為什麼我們中國對這次軍演比較反感呢?因為這次軍演其中存有對臺海考慮的這一因素。
沉:它肯定不是把臺海作為一個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閻:第一,臺海不是這次軍演唯一的考慮因素;第二,臺海也肯定不是這次軍演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但卻是其考慮之一。
十二、迫在眉睫的臺海衝突
沉:鑑於作為臺灣軍事和政治後盾的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立場依然如故,也看不出美國在直接關涉到其戰略利益的臺海政策上有任何改弦易轍的跡象。您認為,不久甚至很快,就將在臺海暴發一場難以想象的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閻:現在普遍認為,包括英國的軍事力量防務評估④也認為,在2006年前後的這一段時間,衝突就可能發生了。
關鍵的是,這種國際性看法認為,如果2006年前後衝突不發生的話,對中國也不是特別有利,對美國也不是特別有利。換言之,若在此間發生軍事衝突,對沖突雙方都較為有利,都有好處,而較少壞處。所以,學界一些分析家估計,中美雙方不會把這場潛在衝突推遲到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