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腐了。
“那是因為我做的量少,而且都是手工豆腐。聽說機器做的豆腐不如手工的好吃,你說要是做出來的不咋地,以後可怎麼賣啊?”原來是擔心這個,張翠蓮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事兒。
2000年之後張翠蓮買的豆腐基本上都是大量生產的機器做出來的豆腐。口感上確實跟手工石磨豆腐差了一些。但據嘴刁的老人說,這個口感實際上就是滷水跟石膏的區別。所以張翠蓮覺得王小花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她的手藝不會差到哪裡去。
“你做的豆腐是用滷水點的吧?”張翠蓮忍不住問道,王小花點了點頭:“恩,滷水點的豆腐比較好吃。”
滷水就是鹽滷含有氯化鎂,石膏就是硫酸鈣。這兩樣東西能夠將分散的蛋白質聚集在一起。這是張翠蓮對豆腐的最大理解,至於怎麼做成的她這個喜好做飯的人還真是一點不會。
王小花聞言笑眯眯地說道:“其實這個很簡單啊,自己家裡就能做。只不過現在誰家也沒有石磨,再說做了也吃不了那麼多。”
張翠蓮知道這個在古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民諺裡對臘月的描述裡就有專門一天來做豆腐: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嫂子,你要是想學,我教你。”王小花一臉的真誠,張翠蓮對於這個稱呼也是哭笑不得。她管王五兩口子叫大哥大嫂,王小花姐妹二人也喊她嫂子。大家各自叫各自的,稱呼都亂了套。
好在張翠蓮不講究這個,相對於“嬸兒”這個詞來說,她更樂於別人喊自己嫂子。平白無故被一個大姑娘喊“嬸兒”,她總覺得自己老了十幾歲。
“你把黃豆泡一宿磨成豆漿,你們兩口子二兩的黃豆就夠吃一頓了。”王小花也不藏私,落落大方的教起了張翠蓮。
“找一塊紗布,將豆漿倒在紗布裡過濾。剩下的豆渣你願意做豆餅吃就做豆餅吃,我們家的一般都給了宋磊家餵魚了。”提起宋磊,王小花有些不自在的扭捏了一下。
見到張翠蓮神色如常,她便受氣羞意羞羞答答的繼續道:“你把過濾的乾乾淨淨的豆漿放在鍋裡面煮,煮的時候上面有沫子你就用勺子給撇下去就行。對了,別忘了用勺子攪動,糊鍋了就不能吃了。等到鍋開了就關火,差不多八十五度左右你放進去兌好的滷水下去。蓋上蓋子燜個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吧。”
這個時候開啟蓋子就會發現裡面全都是豆腐腦。那種在早餐店買的豆腐腦的時候,老闆從大桶裡一勺一勺挖出來的滑嫩的東西。如果這個時候想吃,可以挖兩勺出來。放入蔥蒜木耳湯汁一拌,再配燒餅油條別提多美味了。
聽得張翠蓮口水都不忍不住流了出來,想著今天晚上就泡一點黃豆試一試。
“你把豆腐腦絞碎了,越碎越好。我記得你來我們家的時候不是問過麼,我爸拿個棍子在桶裡幹什麼。那就是攪豆腐腦,越碎水出來的越多。”
將攪碎的豆腐腦盛入長方形磨具中,上面蓋上一層紗布。然後在紗布上面蓋上比較沉的東西,將豆腐腦裡多餘的水分排出。
“你們家要是泡了二兩的黃豆,也就是一個小湯盆那麼大。不用一點一點的用手壓出水,你在豆腐上面放一個碗。也就是半個小時的功夫,就差不多做成了豆腐了。”王小花說的很簡單,但張翠蓮覺得這最後一步比哪一個部分都要難上許多。
“姐,我聽說現在有的機器是半自動的有的機器是全自動的。我琢磨著,這豆腐還不能全靠機器。我就買一個半自動的先幹著,一個半自動的機器一天能出五百斤豆腐呢。”這個產量頂自己家一個禮拜的量,平時一天做出來一百斤豆腐那得累死了。
“一斤豆腐得多少黃豆呀?”張翠蓮粗略的算了一下收入,這一天還真是不少呢。
“一斤黃豆差不多能出四斤的豆腐,現在關鍵是五百斤豆腐咱們家賣不出去的。”整個楊莊一天有多少銷量她是知道的。
豆腐不按斤賣,是按照塊賣的。她家豆腐是小塊的,每一塊是飯碗那麼大一個。一塊錢三塊豆腐,一般兩塊錢的豆腐就可以炒一大盤麻辣豆腐了。
“我這豆腐一斤能賣上兩塊錢,平時我們家就是泡十五斤的黃豆就行了。整個楊莊一天能賣六十斤就不錯了,有時候上午賣不完那就下午賣。而且有一大部分人不用錢買,都是拿黃豆來換的。一斤黃豆換一斤豆腐。”一天銷量就算是八十塊錢,去掉成本這一年的收入確實挺不錯的。難怪大家都說王家有錢,確實在楊莊來講賺的不差了。
王小花現在一個人就能撐起來整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