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逾越的大障礙?
詩人海默在《中國城市批判》一書中寫道:天津一直都走不出首都北京的陰影,“後花園”的帽子不戴也得戴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當初歷史賦予它的功能變得越來越模糊……
當然,這只是一個詩人的情懷和一個文化人的視角。應該說,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域的發展快慢或發展特色,是具有十分複雜和深層的原因的。無論是天津作為直轄市的功能未能顯現還是它被北京、上海的強光所遮閉,天津自己都會說出箇中的一百個、一千個緣由。那麼,我相信天津在訴說這些緣由時,他們會說到一個致命的傷口:我們沒有水!
這就怪了,“九河下梢”的天津不是內河縱橫、海浪濤濤嗎?怎麼會沒有水?!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殘酷:天津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65立方米!這還叫水嗎?這比沙漠之國以色列還少100多個立方!這還不到聯合國測定的生存極限缺水500立方米的1/3!這是全國水資源量最低的城市!只有全國平均量的1/15。怎麼生存?怎麼發展?
曾幾何時,天津人喝的水“能醃鹹菜”,世人皆知。
天津的水呢?
如同北京人說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一樣,天津人也世代都在感恩他們的母親河——海河。是古老天成的海河,孕育了天津城市的生命。歷史上說的“九河下梢”的“九河”,是對海河流域的諸多河流的總稱,海河流域原本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三百多條,比如我們今天一般人都還知道的永定河、滹沱河、潮白河、子牙河、大清河等等。這些河流在幾千年的分分合合中,最終在現在天津的三岔河口彙整合為一段僅有72公里的幹流奔騰入海,這段幹流後來人們把它叫作海河,這是世界上幹流最短的一條河流。天津就在這條幹流河畔誕生了,72公里的海河穿城而過。
海河河道和海河平原的形成只有4000年的歷史,那是渤海退走後留下的一片浩渺的“大陸澤”,這片“大陸澤”地勢很低,海拔只有5米。數千年來,海河平原由於地勢低窪和眾河匯聚,這裡便形成了無數的湖泊窪澱,當地人叫“沽”。天津俗有“七十二沽”之說,天津許多地名即以“沽”稱之,比如大家熟悉的塘沽、大沽、直沽、漢沽等等。天津市水利局工程師叢英對我說,“七十二沽”只是個約數,並非確數。據她查閱天津各區縣地名錄和有關資料,發現帶“沽”字的地名就有82個。由於河網密佈、湖沽聚集,我們可以想象海河平原曾一度如銀河落天、水光燦爛的大澤景象。
到了隋代,隋煬帝楊廣下令修通濟渠、永濟渠,使全長1400餘公里的大運河,溝通了海河與黃河、長江等水系的聯絡,運河的開通奠定了天津“地處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的航運中心地位,使天津呈現出“海流千派合,舟楫萬方通”的水鄉景象。
自金代在北京建都後,在沒有現代交通之前,天津便成為往京城運送漕糧的唯一水上碼頭。江南的漕糧都經海河運抵北京,年轉運漕糧由金代的170萬石、元代的300多萬石至明、清的400多萬石。正如古人所吟詠的:“東吳轉海輸粳稻,一夕潮來集萬船”,“萬年壯麗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廚”。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饑荒(2)
天津真正建城是到了明代。燕王朱棣於公元1400年率兵從海河、運河一路南下,攻克了南京,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改年號為“永樂”。朱棣從海河、運河一路南下時,天津並沒有城池,也不叫天津,那時叫直沽,應還是一片“荒曠盧鹽之地”。永樂二年也即1404年,明朝開始在直沽設衛,衛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某個級別的軍事組織,比如某某軍區、軍分割槽什麼的。設直沽衛之後,又設了左衛、右衛。設衛的同時也開始建城,為紀念皇帝曾從此渡口出兵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朱棣賜名衛城為“天津”,即“天子的渡口”之意,後在此設縣、設州、設府……
1860年,天津對外開放,英、法、美、德、日、俄、意、奧、比等西方列強紛紛進入天津。至今天津市內儲存完好的兩千多所各國建築風情的“小洋樓”和花園式庭院,足以讓你領略這座城市曾經對於外來文化有過怎樣的吞吐和吸納。於是,在一個久遠也是一個瞬間的600年時間裡,在“九河下梢”、在渤海灣崛起了一個國際化的現代大都市。
總被洪水襲擊的天津
天津一直不缺水,而是一直在鬧洪水。僅歷史上記載的幾次大洪水已足夠我們驚心動魄。如1801年的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