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華流通的背景是如何產生的。競爭才是貨幣生命力的源頭,依靠規模是不可能建立起霸權的,蘇聯的盧布連亞洲都走不出去,可見貨幣輸出等資本輸出和競爭力全部都是建立在商品輸出、軍事和文化服務輸出前提下的。
大宋帝國的銅錢成為周邊各國的寶貨爭相囤積就是建立在強大的產能和優勢的文化地位上的。雖然穿越眾繼承了大宋帝國的遺產,但是在對外輸出上更上一層樓。大量的宋錢被兌換成新帝國的鑄造更加精美的銅幣和金銀幣,回收的多餘的銅料足以支付成本略有盈餘了。大批的兌換一直持續了十年,直到玄洲新開的網點收兌光了最遠的斯瓦希里諸城邦的銅錢才宣佈廢止舊宋錢的購買力(僅僅只是穿越眾旗下的銀行宣佈不收這些錢了)。
新舊帝國的政治體系和貨幣體系過渡時間的長短差異成為後世金融史爭議的一大焦點。為什麼建國之後,沒有馬上學習子秦漢以來的傳統——即刻廢止舊錢。而是堅持瞭如此長的時間?這就是一個懸案。初步擁有了冶煉和鑄造工業的海外各地可以憑藉手中的銅錠和技術製造高仿的舊制錢來兌換新錢,雖然銅價下跌這種行業利潤可觀,但是這種規模始終難以做大。原因就是穿越眾壟斷了銅礦和銅價,在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多少銅錠來鑄錢,只能買到已經加工好的銅製品。而這些銅製品的價格高到熔化後用來鑄錢不僅賺不到錢,反而要虧本的程度,從穿越眾控制的鍊銅廠採購銅錠進行加工的下游產業也沒有必要為了和本行差不多的利潤去承擔商業犯罪的風險鑄錢牟利。機器壓鑄新制銅錢是精密工業,沒有相關的裝置就只能依靠舊法鑄造,成本太高,利潤遠遠低於普通的社會平均利率,因此最多也就是一些小礦主小打小鬧的搞點零花錢了。
實際上這種看似虧本的兌換實際上好處極大,擺在賬面上的利潤還是極少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歷代舊銅錢按照數量1比1的兌換成龍元的一角錢從質量上算刨去火耗和鑄造成本,平均下來只有2%的利潤,所以核心利益並不在賬本上,穿越眾看中的大利在兌換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秩序和國際信用。
金融初學者和小白的區別的就是知道貨幣的本根是使用和持有者對其購買力的信心,一旦這個信心被各種外界因素或內在因素消弱了,那麼這種貨幣必然變成貶值不斷劣幣甚至直接變廢紙。
舊宋銅錢的堅挺和強大流失速度是工業革命乃至金本位時代崩潰之前的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時一年流失的錢數超過各地錢監新鑄造的數量,按照此時的全球貨幣發行量算,這就像美國一年印刷3萬億美元的鈔票全部都換成了進口的貨物和服務;本國的鈔票流通量不僅僅絲毫沒有增加,反而還有減少的趨勢。誰能遇上這種局面?要是美國總統活在宋代,做夢都要笑醒了。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銅產量的不足導致這種掠奪的規模難以擴大,中國的統治者還嚴厲的禁止銅錢外流。不然國內就要通貨緊縮了。這種背景也不能怪士大夫們,畢竟他們一邊接受的是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教育,一邊不知道金融戰爭的重要性,偏科太嚴重了。
早在管仲的時代,中國就出現了貿易戰和金融戰的雛形,在漢代就出現過大規模的出口五銖錢的跨國貿易,而到了宋代出現了信用貨幣交子。可是一直都沒有人跨出關鍵的一步,那就是用信用換取實物商品和服務現代貨幣創造。
歐洲的金匠敢多開貴金屬儲存單據到市場上套購物資,靠的就是自己的信用。只要不擠兌,就能多開出幾倍於存金的收據,這種**裸的詐騙,中國的商人還沒做好思想準備。而經歷過資訊社會的穿越眾早就見怪不怪了。
現代經濟學的核心秘密就是如何把這種**裸的詐騙包裝成救國救民的創造流動性。
瘋狂的依靠大宋帝國政府的信用創造了幾千萬國債和上億的槓桿之後。嚐到甜頭計程車大夫們就倒在了這種躺著也能來錢的魔法腳下了。利息算什麼,最堅挺的政府信用可以讓利息降到10%一下,這個數字在風險極高的農業社會信貸市場簡直是白給。借來的廉價資金隨便在初步啟動工業化的地區花一下就能得到幾倍的回報,巨大的息差讓依靠發國債成為了穩賺不賠的買賣,依靠土地出租的傳統官僚士大夫們也迅速的被捲進了現代金融吃人不吐骨頭的血盆大口。
在對外輸出錢幣的態度上轉變最早的一批人就是跟隨穿越眾對西夏傾銷食鹽的走私商背後的官僚士大夫合作伙伴家族。質優價廉的解池新制精鹽打垮了西夏的青鹽產業,摧毀了西夏最大的財源。這種輸出不僅開啟了銷路,增加了就業和地區收入,還削弱了競爭對手。培養了輸入地的依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