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華問題上沒采取大動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趁“歐洲的大禍亂”,輕鬆地搶佔了德國在中國山東和南洋的全部權利。1914年10月6日,日軍佔領濟南後,將山東鐵路完全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要求中國政府撤去警備鐵路的中國官員和憲兵。中國政府向日本提出了嚴重抗議。可是,日軍非但沒有撤軍,反而向當時的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欲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其中包括要求中國的港灣和島嶼不得讓渡或租借給他國,聘用日本人為中國的政治、財政和軍事顧問等等。
一戰給了日本諸多“天佑”的機會。戰後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工業國,正式躋身世界一流強國之列,海外殖民地和保護國已經超過了本身的國土面積,經濟實力已名列世界第5位,高校也增加了4倍,鐵路交通也大有改善,民間企業和個人紛紛為國家籌資,以期在國家的對外擴張中贏利。
1917年,日本一度提出要修建朝鮮半島與日本本州島之間的對馬海峽海底隧道,以加快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步伐。但是,鑑於耗資巨大和工時過長,該計劃才作罷。
1919年8月,一個在中國流浪10年的日本年輕人北一輝寫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強烈主張建設天皇直接統轄下的“新日本”,進而建立成一個一統亞洲、規模宏大的亞太帝國。這就是後來“大東亞共榮圈”的雛形,也是日本式法西斯主義的理論原版,足足影響了日本20多年。
“日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