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啞言失笑,灑脫地在兩位老師的下首坐下,看見兩位老師坐在太師椅上舒適的樣子,笑道:“這太師椅,夫子坐著可還習慣?”
淳于髠一捋頜下長鬚,自得地笑道:“習慣,雲志能推行移風易俗,確實技高一籌,改變跪坐於地習俗,可使人遠離地疾,免予疾病;一頓三餐,更是使人身體健康,延長了勞作時間,意義深遠啊。”
鬱林點了點頭,讚許地說道:“是啊,這次遠去秦國,老夫就感覺到了諸多不便,還是回領地好啊。人同此心,享受過新俗之人,自然不願再離去,凝聚人心的好辦法啊!”
凌雲志謙虛地一笑,道:“這都是兩位夫子教導之功,才有弟子的這些發揮。”
淳于髠望著凌雲志,淡然笑道:“不跟你虛套。這次來是因為王位之事嗎?”
凌雲志欠身道:“夫子料事如神,弟子正是為了建國登位之事前來求教。”
鬱林閒逸地一笑,道:“治國之道,你還是請教淳于老友吧。不過老夫夜觀星象,到有一得,倒是可以跟你說說。紫微祥雲瑞靄拱護,定位於北,群星同度環繞閃爍,主北地聖主降臨,文臣武將聚集,徒弟可放心建國登位了,不過不易急促,老夫算定後春為紫微最盛之時,正宜建國登位。”
凌雲志對星象之說,不甚在意,不過還是禮貌地謝過師傅。
淳于髠聞言,眼睛一亮,笑道:“既有瑞祥先兆,雲志倒是不可遲疑了,後春建國最是適宜,有一年的準備時間,倒可準備周全。”
凌雲志點了點頭,後春建國確實很適合,這樣可以準備的充分一些。於是他把蘇煥四位重臣的提議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介紹了一下,然後靜靜地看著淳于髠,等候老師的教誨。
淳于髠侃侃而談道:“治國之道在於征服人心,其根本問題是怎樣用刑法與仁德,正確的方針是二者都不偏廢,相輔相成。天以陰陽二氣構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構成治國之道。所以即便是聖人執政,也不可偏用其一。
當今之世,諸侯分立,戰亂頻繁,正是有帝王之志者的大好機會,當人民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能治理喪亂的王朝自然要興起。這一時期的治國之術必須講求以權勢來駕駛、以信譽來團結、以賞罰來使用人才。
首先要確定君尊臣卑之念,以使權力集中掌握在君主的手中,縱橫睥睨,開疆拓土,使所有的力量都能為君主所用,大一統可成矣!
這一時期,要安撫戰亂中流散的平民;廢除擅殺奴僕不治罪的陳規;減刑輕稅,精簡政府機構和膺員;招納、起用人才。表現出一種恢宏大度、平易謙和的雅量。對臣僚要求非常嚴格,對貪贓枉法行為決不寬容。對王親國戚一般也能理智對待,嚴加約束。論文則應體察、把握自然法則,以此為指導思想來制定政策法令;論武則應制止暴亂,平息戰火,穩定社會,團結人民。這才是做帝王的宏圖大略。”談到這淳于髠一頓,給凌雲志留出消化的時間。
第二卷 塞外風雲 第三集 瀟灑凝練 第七章 治國之道(2)
凌雲志細細品味師傅的話語,欣悅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字字珠璣,含義深遠,切中要點。師傅所言之刑,正和自己所言之法度,所言之德也可契合禮制,與自己所想不遠矣。
淳于髠見凌雲志臉露喜色,知他已經領會,欣慰不已,繼續說道:“管子曾雲,治國有三器,一曰號令,二曰刑罰,三曰俸祿和賞賜。沒有號令不能驅使臣民;沒有刑罰不能在群眾中產生威懾力量;沒有賞祿不能鼓舞人效命。
這說的就是體制和風尚,體制、風尚構成了治理的格局,體制合理,順其自然,國家就不會發生動亂。相反,即使手忙腳亂,也不會治理好。政策法令,是人民的生命,國家的根本。制定律令,一定要讓老百姓對律令明白易知,通俗易懂,人人都能做到。這樣才會人人守法,人人避禍就福,人人自我教育。所以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都以根本體制為基礎治國,在改造國家體制上下功夫,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某一個人身上,才可能會出現天下大治的盛世。
治國方略應適變,聖人治國,一不法古,二不貪圖一時之宜。因時變法,只求實效。這樣,遇到困難也容易解決。
合理設定官位,分配職務;委派任命官員,監督他們完成任務;喜歡運籌謀略而不知倦怠;有寬容大度的雅量而又能獲得大眾的擁戴;解決各種矛盾,消除各種隱患,這些都是王者必須掌握的治國大道。能做到這一點,文武百官就會對他既畏懼又愛戴,這就是王者成就一統大業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