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遊說魏王,自然不想別人從中干擾。
魏臣一片譁然,遼東怪人凌雲志這又是玩得什麼花樣?何事不能對人言,偏要搞得如此神秘。
其實他們冤枉了凌雲志,此舉完全是蘇秦自己的注意,想取出奇制勝之效。
魏襄王一愕,疑惑地望向蘇秦,立刻接觸到一雙睿智的眼眸,靈動而悠遠,沉吟了一下,果斷道:“太子、公孫愛卿、田愛卿留下,餘者殿外候旨。”
魏王所言出乎所有魏臣的預料,大家一愣,半天才反應過來,表情各異地退出了宮殿。
隨著宮殿大門的關閉,大殿中僅剩下魏襄王、太子政、公孫衍、田需君臣四人,四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蘇秦的身上,看他有何事需要密商。
魏襄王高坐於上,望著蘇秦,難得地露出笑容,道:“貴使生了一雙好眼睛。好了,有何密事相商,現在可以說了吧。”臉上又恢復了肅容。
蘇秦擺明了語不驚人,勢不休,一副替人擔憂的樣子,道:“貴國離亡國不遠矣!”
魏襄王君臣四人凝神靜聽蘇秦的密事,沒想到他弄出這麼一句,誰願意聽這種喪氣的話啊,君臣四人頓時變色,怒氣洋溢。
魏襄王沒好氣地怒道:“你這小子怎敢出此狂妄亂語!要不說出個道理來,本王定不與你善罷甘休!”
蘇秦神色如常,薄薄的嘴唇上下翻動,侃侃而談道:“貴國地處天下之中,四通八達,四面受敵,無名山大川以阻,實兵家必爭之險地也。
今齊、宋圖魏於東,楚圖韓於南,名義上不滿魏、韓與秦結盟,實圖貴國與韓也。魏、韓唇齒相依,楚若下韓之雍氏,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必揮軍直下韓都新鄭,一舉吞併韓國。齊國亦然,大軍若下煮棗,必大軍直指大梁,試問貴國以何阻之?
貴國朝中大臣仍不知危在旦夕,猶喋喋不休爭論依附何國之對錯,殊不知虎狼吞併之心昭然若揭,依此離散之心,試問貴國離亡國之日還遠嗎?”
蘇秦的一番話,帶給魏襄王君臣四人極大的震撼力,仔細斟酌,君臣不禁冷汗直流。由於一直以來齊、楚、秦三國多以脅迫手段強迫魏於之結盟,吞併之意漸淡,從而給魏國君臣養成了一種習慣性思維,‘他打我就是為了脅迫我’,忘卻了三國所有手段的終極目標還是為了吞併,其實每一次軍事脅迫都可隨時轉變成軍事吞併的。沒有了這種危機意識,可不是離亡國不遠了嗎。
魏襄王擦了一把冷汗,望著蘇秦,說道:“蘇先生一番話如晨鐘暮鼓,令本王幡然醒悟。請問先生何策可以退敵?”魏襄王這回也變得客氣了,禮賢下士,虛心求教。
蘇秦慷慨激昂地說道:“魏曾有大恩於我國,貴我兩國又為盟國,我主凌公乃大仁大義,知恩圖報,重信守諾之聖人,今派小使前來,正為解貴國之危局也。常言道,‘天助自助之人’如果自己都沒了自救之心,別人何以助之?貴國當務之急乃統一認識,凝聚人心,全力以赴,傾全國之兵孤注一擲地阻敵於煮棗,與齊決一死戰,此乃置之死地而後生之策。”
公孫衍聞言眼睛一亮,謹慎地問道:“傾全國之兵與齊一戰,若他國乘虛而入豈不危矣?”
蘇秦微微一笑道:“此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之策的微妙之處,正是存在這種危險的可能性,才更能激發出將士百姓一戰而勝,視死如歸的鬥志和決心,莫忘記了最可怕的莫過於困獸之掙扎了。”
田需遲疑了一下,說道:“蘇先生,此策過於兇險,別忘記我國還有秦國之強援呢,大可不必鋌而走險。”
第二卷 塞外風雲 第四集 漢國初建 第三章 為人謀略(3)
蘇秦神色一肅,說道:“大戰之時危害最大的莫過於心存懈怠之想法,相國大人能心存等待強援的想法,那麼將士們可想而知也會心存這種想法,如果人人都心存這種想法的話,試想誰還會去拚死一戰呢?士不用命,仗還沒打就已經敗了。再者,秦國援兵短期內恐怕難以趕來,何也?小使聽聞魏章率領的秦軍在商於之地與屈丐率領的楚軍大戰中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撤進武關了。側翼備敵,孤軍深入乃兵者大忌也,更何況秦軍目前自顧不暇,怎會捨己為人呢?”
田需啞言變色,對方所言句句合於情理,而且秦軍目前的情況他們君臣自然也知道,正如蘇秦所說的,秦國援軍短期內確實難以趕來。
蘇秦見火候差不多了,對魏襄王一禮,道:“我主還有大計讓小使奉上,只是此計若想收到奇效,只能大王一人可聞。”說罷,悠閒而站。
太子政、公孫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