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命,戰爭與殺人成為他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英雄的夢想、女人、財富和對漢民族的仇恨,成為這個宿命的核心。
實事求是地說,漢民族中歷朝歷代出產的人渣不少,他們荼毒自己同類的本領常常出人意表,可圈可點之處頗多,令人歎為觀止。對待異族,則更加全無顧忌,遭人痛恨之處實在可以車載斗量,從努爾哈赤的不少言論中判斷,他很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在代上天恭行天譴。
從眾多史料中,我們大體可以認定,這位努爾哈赤的確善於審時度勢,韜光養晦,不利時作低服小細緻入微;得勢後兇殘暴虐,十分殘忍。而若要找出此人在政治上如何雄才大略,如何是位偉大政治家之類的證據,實在很難。因此,明清史權威人士孟森先生對他的評價並不高。認為此人在政治上乏善可陳,於民於社會甚少功德建樹,其長處更多表現在戰爭與軍事才能上。只要翻一翻史料,就不難注意到,至少在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國所賴以生存的,除了赤裸裸的戰爭暴力和燒殺搶掠之外,其他的成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才會有學者認為,努爾哈赤時代的後金汗國,根本就是一個龐大的軍事搶劫集團。
孟森教授認為,在大清帝國皇家愛新覺羅子孫與士大夫口中,固然會頌揚努爾哈赤積功累德,應該入主中原,然而,若就史實考察之,則實在沒有什麼功德。清之取天下,純由武力。努爾哈赤以矯健警悟,當大敵不懼,受重傷不餒,以此稱雄;又以勇悍立威,驅率其族,裹脅益多,並以訓練族眾見長,遂養成武力,從而橫絕一世(孟森《明清史講義》)。這種評價,從歷史的角度看,很有可能是公正和客觀的,因此受到了國內外許多史家的贊同。中國歷史上,像努爾哈赤這樣的草莽英豪為數不少,大多如過眼煙雲。他的政治才能與綜合素質,遠遠不如他的兩個兒子——皇太極與多爾袞。或者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皇太極和多爾袞,滿清鐵騎能否踏進山海關實在是個值得懷疑的未知數。
面對動盪不安、此起彼伏的反抗,努爾哈赤必須先穩住自己的後花園。
時年已經六十四歲的努爾哈赤,一直以善待時機取勝,如今,他仍然在等待或者叫善待時機。他對於敵人陣營中的優秀人物,似乎具有一種天生的識別能力,從不在這種敵人面前輕舉妄動。
袁崇煥,在迷局中脫穎而出(1)
公元1626年即大明天啟六年,是為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寧遠城下,炮火驚天撼地。努爾哈赤指揮他那勇猛的八旗將士,猛攻寧遠城。在袁崇煥周密佈置的猛烈炮火中,八旗軍隊遭遇重挫,傷亡慘重。
四十餘年縱橫天下的努爾哈赤,排山倒海般的腳步,在小小的寧遠城下,戛然而止。
八個月後,努爾哈赤去世。
在與努爾哈赤、皇太極相抗衡的大明帝國諸多人物中,袁崇煥可能是表現得最為特出的一個。他給後金汗國父子兩代汗王帶來的煩惱,可能比其他所有大明帝國君臣加在一起的還要多。
然而,他所進行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努力,他的輝煌與悲慘,僅僅能夠證明:大明帝國已經不配有更好的前途。
袁崇煥,字元素,又字自如,祖籍廣東東莞縣。史書說他:為人慷慨,有膽略,喜歡談論軍事,特別喜歡與那些從邊疆退伍回來的老兵們暢談邊關情勢,自認為是治理邊疆軍政的一把好手。他考中進士的那一年正是公元1619年,也就是大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汗國天命四年,具有重大影響的薩爾滸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年。
三年前,即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大金政權,史稱後金。
兩年之後,努爾哈赤宣佈與明朝有“七大恨”,誓師伐明,並順利打勝對明戰爭第一仗——撫順戰役。
今年,袁崇煥考中進士的這一年,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薩爾滸大戰以大明帝國軍隊的全線潰敗而告結束。
這些,對袁崇煥的刺激想必不小。
史書記載說,他中進士後,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縣知縣。如今,他依然特別喜歡和那些退伍老兵談論邊塞上的事情,一有機會便要了解遼東的山川形勢、風土人情。有一次,他本來要去做考官閱卷子,誰知他卻招來一個從遼東退伍回來的老兵談起遼東戰守來,結果一份卷子也沒看。史書中說他“好談兵”,“以邊才自許”,大概就是這樣開始的。
天啟二年正月,即公元1622年,後金汗國天命七年,按照帝國制度,袁崇煥來到北京參加“大計”,就是接受三年一次的文官政績考核。當時,有一位名叫侯恂的御史發現了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