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政治分野的依據。
據說,金臺吉自焚時曾發出毒誓,哪怕我葉赫部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你愛新覺羅。這句話似乎成了魔鬼的詛咒。二百多年以後,當大清朝葬送在慈禧老太太手中時,曾經有人油然想起過這句不祥的咒語。
在血腥和殺戮中發育出來的制度,勢必需要血腥和殺戮方能維護。如果這樣的制度也值得為它歡呼的話,中國人的確是夠可憐的。
平心而論,和那些古代遊牧民族的英雄們如成吉思汗等等比較起來,如果一定要找出努爾哈赤究竟有什麼長處的話,大約只能說,他很幸運,因為他有兩個不錯、或者說是優秀的兒子——皇太極和多爾袞。除此之外,真的看不出他還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地方。假如不是因為這兩個兒子,他和他的什麼八旗制度可能像“四長制”、“大人會議”之類一樣,早就煙消雲散在歷史的塵埃裡面了。
公元1625年即大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努爾哈赤下令遷都,將首都由遼陽遷到了當時還不到遼陽一半大小的瀋陽。努爾哈赤遷都的理由特別有意思,他說:“瀋陽四通八達,如果想向西###大明,渡遼河,路直而且近;要想向北征伐蒙古,兩三天路程就夠了;若是向南進攻朝鮮,走清河一路即可。瀋陽的渾河與蘇子河相通,在咱們老家蘇子河源頭伐木順流而下,木材就用不完;想出遊打獵,這兒山近野獸多,而且河裡的魚蝦之利也可以兼收幷蓄矣。”(《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四)
就這樣,前一半,表現了一位遊牧漁獵部落酋長成為後金汗國汗王的勃勃雄心;後一半,則從後金汗國汗王退回到了一個遊牧漁獵部落酋長。
事實上,這就是努爾哈赤。他到死也沒有完成從一個部落酋長到一位政治家的轉變。更遑論偉大的政治家了。
其實,與其花時間討論努爾哈赤及其八旗制度究竟為歷史貢獻了什麼,實在不如深入考究一下,為什麼大明帝國——一個發育得如此成熟、如此富庶、如此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饒、自我感覺又如此之好的國家,怎麼就會被一個人口還不到自己的百分之一,文化發展剛剛離開漁獵時代、起家於窮鄉僻壤的半原始部落,搞得如此之狼狽,最後竟至萬劫不復?
。 想看書來
李成梁,唉,李成梁(1)
大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曾經是大明帝國真正的英雄。
努爾哈赤和李成梁之間的恩怨糾葛,錯綜複雜,極為詭異,至今無人能夠完全考證清楚。
誠如我們所知,早期的努爾哈赤遠不像後來人們所願意相信的那樣強大與傳奇;而早期的李成梁則是一位真正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於貧寒卻曾經百戰百勝的將軍。
可惜,當努爾哈赤日益強大起來時,這位英雄卻在大明朝萬曆十年之後撲朔迷離的政局中,如美人遲暮般無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努爾哈赤崛起的整個經過,幾乎貫穿在李成梁沒落的全部過程之中。雙方此種消長的原因何在,正是我們需要在此展開的。而這種消長的結果,就是大明帝國遼東局勢的糜爛日深。
仔細觀察一位真正的英雄走向末路,真是一種令人傷感的體驗。
四十歲時,一位巨眼識人的大明巡按御史發現了李成梁。
當時,這位具有朝鮮族血統、出身於中級武將世家的李成梁,正在遼東鐵嶺衛走投無路,苦度時光。這裡,就是今天出了個趙本山而為全國人民所熟知的遼寧省鐵嶺市。
李成梁,字汝器,又作汝契,號銀城。他的先祖李英是朝鮮人,明朝初年從朝鮮渡江來到中國,定居在遼東鐵嶺衛。並且,以軍功當上了大明帝國的中高階軍官。按照帝國制度,軍職可以由子弟世襲;然而,由於家道中落,到李成梁這一代時,貧困交加,窮得連去北京辦理襲職手續的盤纏都沒有。四十歲的李成梁,空懷一身本領和滿腔雄心大志,卻只能在窘迫中長吁短嘆。
恰在此時,他的幸運之星降臨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成梁見到了那位來自北京中央機關的巡按御史李輔。李成梁器宇不凡,給這位御史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慷慨地拿出一筆不算少的錢,贈給這位在貧窮之中已經蹉跎到不惑之年的好漢,資助他來到北京,獲得了遼東軍事要塞險山堡參將一職。這一年,是公元1566年,是為大明嘉靖四十五年。這一年,努爾哈赤八歲。
險山要塞位於今天遼寧省丹東市西南約十二公里處。
參將一職是明代鎮守邊疆的領兵官,職位在總兵、副總兵之下,大體相當於今天的邊防部隊團級軍官,負責一地或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