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已,哪怕就是入主了中原,也絕無百年氣運。史書記載說,皇太極盛怒,將這幾位志士斬之,然而,氣卻不能不為之所奪。平心而論,此時的大明帝國真的對不起朝鮮。
戰後,皇太極命令漢軍八旗和投降的朝鮮水師圍剿留在朝鮮的大明軍隊,戰鬥進行了數月之久,直到彈盡糧絕。此役,駐朝明軍全軍覆沒,戰死者共計四萬七千餘人,被俘者約三千人。這些戰俘最後全部被朝鮮軍隊殺死,而且據說殺戮得極其慘烈。
史書記載說,當時,受刑者大呼:“我大明天朝有什麼對不起你們朝鮮,你們這麼對待我們?”行刑者告訴他們說:“朝鮮對大明朝忠貞不二,仁至義盡。而大明朝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實乃豬狗不如。”
就此,大明帝國,終於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了。
只是,不管朝鮮變成了什麼,大明帝國已經都顧不得了。
此時大明帝國皇帝的苦惱,決不會比朝鮮國王的更少。他一再痛苦地發現,沒有什麼人能夠幫助自己擺脫那惱人的境地。
炮轟皇太極(1)
客觀地說,努爾哈赤算是十分的幸運,因為在他向大明帝國挑戰時,他和他的敵人都不知道,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實際上是差了整整一個時代。努爾哈赤和他的戰友們使用的全部是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刀矛弓箭等,而大明帝國已經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近代意義上的槍和炮。努爾哈赤的幸運之處在於,掌握這些槍炮的是大明帝國軍隊。否則,如果碰上一支懂得如何正確使用這些火器的政府和軍隊的話,譬如,就像西班牙人對付美洲土著那樣的話,努爾哈赤們可能早就死上一百回都不止了。
從現有資料判斷,西洋槍炮傳入我國的時間,最早大概是在大明正德初年,用公元紀年則大約為公元1510年前後。時人稱之為佛郎機炮,原因是這種火器由葡萄牙人傳入,當時中國人稱呼葡萄牙人為“佛郎機”。不久,荷蘭人又帶來了紅夷大炮,當時廣東福建一代沿海民間稱呼荷蘭人為“紅毛番”,寫成文言謂之“紅夷”,他們使用的大炮就很自然地被叫成“紅夷大炮”。後來,中國透過澳門的葡萄牙人進口了一批西洋人制造的這種大炮,被皇帝敕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披紅掛綠宣示於人,就被北方民間親熱地誤稱為“紅衣大炮”。這些大大小小的槍炮和倭寇帶來的鳥銃槍,大體上都屬於西洋火器之屬。
到努爾哈赤發起撫順之戰、正式向大明帝國開戰的1618年,西洋槍炮引進中國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翻檢這一個世紀的中國歷史,在袁崇煥之前,偌大的一箇中國,似乎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曾經很認真地對待過這種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武器。這些人是戚繼光、徐光啟和他的學生孫元化等。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著名的軍事著作,書中對那些當時最為重要的槍炮火器有過一定的研究。這些槍炮火器在後來的世代裡給中國人帶來了無盡的屈辱和煩惱。而透過戚繼光的這些研究,我們則大體上可以窺見這位常勝將軍面對這些先進武器時,也曾經有過的無窮煩惱。
當時,由於帝國君主臣民特殊良好的自我感覺和一言難盡的管理制度,致使這些先進武器的製造過程,時常處於一種隨心所欲的狀態之中。其製成品在材料使用、槍身長短、口徑大小、槍管薄厚、內壁光滑與否等技術指標上,沒有統一之標準,基本是各行其是。
——選用材料時,沒有統一的質量要求,來自各省的材料是好是壞,由驗收的官員決定。如果這位官員覺得好,從地方上解運東西來的人就可以順利交差;如果這位官員認為不好,來人的麻煩就大了,其損失可能是多方面的,從時間、金錢,到政績、仕途。於是,彼此心照不宣,東西好壞是次要的,只要能夠搞定這位官員,將東西順利入庫後,便大家都是好東西,從而萬事大吉。
——製作過程則大體由每一位工匠掌握,自己看著差不多就行了。決定性的因素,大概要根據工匠工作時的情形決定,如心情好或者壞,工作時正巧想認真做點兒事情或者剛好沒有心情做事,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上述的技術質量等指標。
——製成品的驗收入庫則由專門的太監機構負責,其運作原理和前面談到的材料選用大體一致。只是這裡需要搞定的人,由政府官員變成了宦官太監。
遂使這種殺人利器在實戰應用時的效果大成疑問,其最顯著的後果是,使用這種武器計程車兵不知道這東西什麼時候會在自己的手中爆炸。
有記載說,為了對付努爾哈赤,天啟皇帝在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