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3/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天意早已預定;也有人認為,生下皇太極時,正值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皇太極的母親之際,於是,為他取了這麼一個預示未來的名字。
也有人包括大清朝官方史書認為這些說法沒有根據,根本就是扯淡。姑且存疑。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對於我們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皇太極已然被推舉成為後金汗國的第二代汗王,他把自己的年號定為天聰,從第二年正月初一開始使用。
皇太極的即位典禮很有意思,證實前面曾經談到的一些規定,得到了很好的執行。譬如,拜祭堂子——滿清皇家薩滿教神廟、拜神、拜天等等,一切如儀。然後,大家分別對天盟誓。皇太極盟誓的內容,主要是繼承遺志,敬兄弟愛子侄,多行正義云云;代善等三大貝勒盟誓的內容大體是,合謀一致,奉皇太極繼位,若心懷忌妒,損害汗位,將不得好死等等;其他兄弟子侄則發誓要謹遵父兄教誨,恪盡忠誠之類。
最為富有特殊制度與文化意義的情節是,焚香盟誓之後,皇太極率領所有弟弟、子侄諸貝勒們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行三拜大禮,表明彼此之間身份平等,並無君臣之別。最後,八和碩貝勒並肩而坐,共同接受百官群臣的叩賀。
至此,大禮成。
從此,我們就要稱呼皇太極為天聰汗或者天聰皇帝了。後金汗國也從此進入到了一個全然不同於以往的世代。
走向智慧之宮(1)
曾經有一位明清史權威人物說過,建立大清朝的女真——滿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他們特別善於學習,特別顧全大局,特別能戰鬥。至少在他們入主中原以前和入主中原之後很久一段時日裡,的確如此。因此,曾經有人感嘆:假如他們學習的不是明王朝的那一套,假如他們入主中原之時,就已經有了堅船利炮、蒸汽機和民主制度的話,那麼,17世紀前期和後來中國的面貌可能就會全然改觀。
這只是感嘆,假設對於歷史毫無意義。
歷史事實是,他們後來幾乎全盤照搬了明朝的制度。其學習過程的認真程度,令人無法不感慨萬千。
根據王族血統主義和推舉制原則,皇太極順利繼承了努爾哈赤留下的後金汗國汗位。如今,他叫天聰汗,或者天聰皇帝。繼位前後,皇太極做了幾件意味深長的事情,可能都是努爾哈赤去世前沒有規定或交代的,看上去,卻又很像是努爾哈赤的意思。
一件事情是,按照努爾哈赤“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遺訓,皇太極提出,在推舉新任汗王時,八大貝勒應該和參與議政的青年一代大臣將領共同協商。此議立即得到這批少壯派們的擁護。這是一批在近些年的戰爭中,與皇太極一起衝殺在第一線,陸續脫穎而出並掌握著實際權力的年輕人。在未來的歲月裡,正是這批人堅定地支援著皇太極的事業,使皇太極在和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的相互鉗制中,力量加大了許多。
努爾哈赤很有可能希望自己死後,八個大小和碩貝勒各領一旗。他們之間勢均力敵,方能達到鉗制、平衡的功效,令推舉出來的汗王不至於肆意妄為,否則,很容易按照他的《汗諭》中所說,被彈劾、撤換掉。但他臨死時,只是將自己親自帶領的兩黃旗人口、土地、財產、牛錄分給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他們兄弟並沒有接任兩黃旗旗主。其他各旗的調整也沒有進行。皇太極適時地提出,讓三兄弟立即接任旗主,使這三兄弟十分喜悅。以前,皇太極本來只是鑲白旗一旗旗主,如今,他模仿努爾哈赤自將兩旗的做法,將兩白旗全部拿到了自己手上。
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史家語焉不詳。以至於只能說“挾威獨得”云云。推測起來,也許是援引努爾哈赤在世時汗王一人獨領兩旗的先例,把杜度所領的正白旗,收到了自己的手裡。我們知道,杜度是褚英的兒子。而褚英之死與受到大家的一致厭惡有關。
這樣一來,八旗旗主的格局演變為,皇太極一人獨領兩白旗,代善、嶽託父子領兩紅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三人領兩黃旗,阿敏與濟爾哈朗哥兒倆領鑲藍旗,莽古爾泰領正藍旗。代善父子全力擁戴皇太極,阿濟格除了廝殺打仗,對其他事情全無興趣,多爾袞、多鐸兄弟年紀尚小,顯然,皇太極的聲威立刻就大為不同了。
與前一件事情相關,他又做了另外一件事,在不變更人口、土地、財產等任何東西的條件下,獲得諸貝勒默許,也得到了三兄弟同意,用他自己的兩白旗旗色,將努爾哈赤按照“幼子守產”制度,留給自己“未分家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兩黃旗旗色,換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