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頁)
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手中解放亞洲的利他行動。(英譯者注)。雖說日本的軍事進攻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但中國幅員遼闊,加之中國政府的頑強抵抗,日本已經陷進巨大的泥淖,而來自本土高階統帥的命令卻依舊是進一步擴充套件,直指東南亞。將軍們和他們馴良的文官支持者,對美國和英國就“日本侵略中國”所持的批評態度感到憤怒。他們也急切地想要加入在一場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中似乎篤定會贏的一方。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日本軍人對與德國、義大利於1940年9月簽定三方公約,持熱切歡迎態度。 加入軸心國,不僅得到戰時首相東條英機熱情支援,也為後來的外相松崗洋右大力推進,但這一新的結盟本身就足夠摧毀任何與美國聯手的希望。到1941年7月,日軍佔領了法屬印度###,有效地控制了泰國。作為對此舉的報復,在英國、荷蘭、法國的支援下,美國凍結了日本資產並實施燃油禁運。日本來自荷屬東印度公司的油料供應遂被切斷。 當時日本軍方有兩個起到主導作用的戰略體系。海軍有意在東南亞擴張並進入太平洋,想象著一舉殲滅美國艦隊;陸軍則希望逐步實現其往日的夢想:北進,摧毀蘇俄在亞洲的霸權。這是一個不屈不撓的野心,根本不顧1938年和1939年與蘇聯軍隊在日蘇邊境的張鼓峰和諾門坎接戰而遭到的慘敗。同時,不顧國際反對,軍閥們希望繼續擴大對中國的侵佔。戰爭似乎已成定局。在東京,受當局控制的報紙大談日本面臨西方列強 “包圍”的危險。 但日本的資源,就實施兩線作戰而言,是極為有限的。東京政府和軍隊裡邊,不乏一些頭腦冷靜的人,對此有所建言;連東條將軍也表達了對取得最後勝利的懷疑(他認為有可能釀成僵局)。在這種情形之下,日本作出了難以想象的鹵莽的決策,繼續在兩條戰線上同時推進:在太平洋上攻擊美國,包括進一步進軍東南亞;同時繼續掠奪中國、準備對蘇聯攤牌一般公認,美國毫不妥協地反對日本在中國的冒險,使得兩國處於對立。對這樣一場戰爭,兩國都沒有準備,美國是策略上的,日本是戰略上的。(英譯者注)。 1941年10月16日,東條出任首相,替下了高深莫測的近衛公爵。這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東條既是首相,又是大本營軍事行動的總指揮。在公眾帶有反戰情緒的聲音遭到長期壓抑後,他的任命標誌了任何民間對軍方政策提出異議的終結。 把日本推進戰爭的軍方,其一貫做派沒有任何改變。發動中國事變的那群咄咄逼人的陸軍將官,已經全面控制了政府。海軍希望走得慢一些。日本有一大宗資財在海軍獨一無二的統帥、現代戰略家山本五十六元帥手裡。攻擊珍珠港的鹵莽決定,只不過是山本更大計劃的一部分。以他對美國的瞭解——他曾在華盛頓當過一個時期的海軍副官——山本五十六清楚知道日本作為工業強國的不盡人意之處:在一場久拖不決的戰爭中,必處於大劣勢。他告訴帝國大本營,對珍珠港實施致命一擊,他可以在六個月或一年內“飛速突進”,實現以海軍為主導的東南亞侵佔。在這之後,他希望美國人會同意某種經協商而達成的和平,允許日本至少保有他已經佔據地盤的一部分。戰時在美國流傳甚廣的一則山本語錄:他將“在白宮口授和平指令”,其實在相當離譜。山本實際上說的是,為了打贏這場太平洋戰爭,日本必得打敗美國人,這樣,一個一攬子和平協議才有望在白宮簽署,而他不認為這是現實的。 攻擊按照計劃實施。當山本五十六的炸彈在珍珠港落下的時候,山下奉文將軍摧毀了馬來半島,最後佔領了新加坡,從而結束了英國對遠東的佔領(香港在1941年聖誕節淪陷)。到1942年三月,荷屬東印度群島已牢牢地落到日本人手裡。科雷吉多爾,這個建在菲律賓的最後一個美國要塞,於5月7日陷落。已經在緬甸重創英軍的日本陸軍,正對印度構成威懾。確實,曾經攻擊珍珠港的航空母艦部隊那時已經遠航到印度洋,她的飛機已經對澳大利亞北部實施轟炸。東南亞已經全部在日本的佔領之下。 整個國家沉浸在某種巨大的歡欣鼓舞之中:打敗美國、打敗英國、打敗歐洲強權,真讓這個自1868年的明治維新就有系統、有計劃、有組織地埋頭苦幹、以期趕上西方的國家陶醉呀!每當記載日本戰績的記錄片在國內放映,充滿歡快的劇場裡掌聲雷動。每當對新的推進作出報道,廣播裡照例是看家的《戰爭進行曲》和其他愛國歌曲。日本平民心甘情願地捐獻出貴重物品支援前線。一撥接一撥的新兵大踏步走向戰場。 不幸的是,對日本說來,廣大民眾盲目的愛國信念到了帝國統帥部,又再度加碼。“日本精神”遠優於因奉行“物質至上”而成了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