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路軍總部沉痛哀悼,誓將抗戰到底。
劉伯承、鄧小平聯名發表了《紀念我們的戰友左權同志》一文,指出: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八路軍的傑出領導——左權同志,不幸於五月二十五日在指揮太行山反“掃蕩”作戰中,以三十六歲的壯年犧牲了。這不僅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就在同志的感情上,即個人的友誼上,也使我們失去了一位最親切的戰友,我們的悲傷,是不可以言語形容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7.十字嶺突圍戰(11)
最好的紀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圍踟躕,而是踏著他的血跡前進,向死者與我們所共同堅信的真理前進!
聶榮臻在晉察冀邊區舉行的追悼會上,痛聲宣讀了《祭左權同志》的祭文:
我素以鐵石心腸自詡,然而今天,竟好似無數針尖深深刺入我的心頭!這就是我們的老戰友,八路軍的名將——左權同志戰死在太行山上!
左權同志!你度過了十多年的戰場生活,只在今天你才離開前線!你對民族對革命已經盡忠盡職,至仁至義。留給我們的是革命長途的艱鉅與同僚的寂寞!
我畢竟是鐵石心腸,只知道有你的血跡,不知道我有淚痕!我們當踏著你的光榮血跡前進,直到最後的勝利!
仇恨永遠在我們的心頭,血債沒有絲毫折扣!
太行山、五臺山上千千萬萬的戰友一致高呼:左權同志精神不死!
太行山、五臺山上千千萬萬的戰友齊舉拳頭宣誓:我們一定要報仇!
為永久紀念為國捐軀的左權將軍,7月下旬,經上級批准,將遼縣易名為左權縣。10月10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將左權靈柩由十字嶺移至涉縣石門村太行山麓舉行公葬,並在石門村北邊修建了左權陵墓和紀念塔。
左權陵墓和紀念塔背倚蓮花山,面對清漳河,山頂上有一棵巨松,由下仰視,猶如凌雲欲飛。陵墓以青石築成,呈長方形,墓碑上刻有“左權將軍墓”幾個字,底座雕有鐮刀、斧頭、齒輪、步槍等飾圖,顯得格外肅穆莊重。青石砌成的長方柱形紀念塔正面上方刻有“左權將軍紀念塔”七個大字,下方鐫有朱德所題的輓詩;背面刻著劉伯承的題詞“浩氣長存”,左右兩側刻有彭德懷書寫的《左權同志碑誌》:
左權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聰明,性沉靜。稍長讀書,即務實用,嚮往真理尤切。一九二四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獻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學於黃埔軍校,繼攻於蘇聯陸大。業成歸國,戮力軍事,埋頭苦幹,虛懷若谷,雖臨百險,樂熬不疲。以孱弱領軍長征,倍見積極果決之精神。中國紅軍之艱難締造,實與有力焉。迨乎七七事變,倭寇侵凌,我軍奮起抗敵,作戰幾遍中原。同志膺我軍副參謀長之重責,五年一日,建樹實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戰役,率偏師與十倍之倭賊鬥,遽以英勇殉國,聞得年僅三十有六。壯志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悽,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隆冢豐碑,永昭堅貞不拔之毅魄。德懷相與也深,相知更切。用書梗概,勒石以銘。是為志。
公葬這天,陰雲低迷,群山含悲。來自晉冀魯豫的各界代表及群眾5000餘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了儀式。葬儀由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的滕代遠主持。八路軍的祭文說: 無論在艱苦危難的戰鬥中,或者在談笑遊戲的場所,只要有八路軍生活的地方,就會有他的影子。二十年來他總是生活在我們之中,直到敵人搶走了他的生命的時候,他的身影還是生活在每個同志的心頭。而眼前的畫像,不是依然那樣年輕,那樣勇敢,那樣堅忍不拔,那樣純樸可親嗎?然而染了血色的太行山石,卻做了這筆血債的證人了——一堆黃土埋葬了烈士的遺骸,一盤素餚捧獻出公祭者滿腔的仇恨和決心。
人物簡介
陳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領導人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陳賡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併兼一二九師軍政委員會委員。10月,率部渡過黃河進入山西,開赴前線對日作戰,先後參加娘子關及舊關之戰、七亙村之戰、反“六路圍攻”之戰、反“九路圍攻”之戰等戰役。1940年1月,為鞏固和保衛太嶽根據地,陳賡奉命率三八六旅進入太嶽區,統一指揮太嶽地區各部隊。5月,成立太嶽軍區,陳賡兼任司令員。8月,率部參加百團大戰。1941年8月,根據八路軍總部命令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