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它成為世界第一大處理器製造商。過去是英特爾受控於生產商,而現在則是英特爾在控制生產商。
這兩大因素結合在一起,已經使英特爾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IntelInside”使它已經成為一個消費品牌,而消費品牌意味著它不再只與製造商打交道,出了問題就不再是產品問題,而是對品牌信心的危害。
當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新規則”的存在,英特爾總裁格魯夫感到“出了一身冷汗”,他向英特爾的員工大聲呼喊:浮點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英特爾忽略了但卻正在發生的重大轉變的一種徵兆。
浮點事件是“新的風向與強度”向英特爾發出的訊號。面對危機,英特爾怎麼辦?
格魯夫在這場危機過後總結出了兩點:第一,與客戶打交道的銷售人員或者服務人員,最早感受到“新的風向與強度”,然後才是中層經理,“老闆肯定是得知真相的最後一個人”,因此,英特爾所有的人都必須親自去接觸變化的“風向”。第二,導致英特爾出現5億美元損失的新規則叫“10倍速規則”(10×Change),這種新規則將導致這個行業重新洗牌,大多數優秀公司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衰落的。
所謂“10倍速規則”,就是“絕大多數戰略轉折點都意味著這個產業出現了10倍速驅動因素”。一旦某個行業出現了這種10倍速驅動因素,這個行業的正常競爭就會因為這種因素而變為“超級競爭”。
英特爾面臨的“10倍速驅動因素”是什麼呢?是計算機產業從IBM通吃硬體軟體的“縱向一體化”,轉向了由多家專業化公司專注於某一部分的“橫向一體化”,從專為公司服務的大型機轉為個人服務的PC機,即PC消費化。英特爾如何走過這一戰略轉折點?格魯夫承認,這是一個“包括迷惑、懸念和混亂”的過程,對於管理者來說這是個人層次上的事,而對於公司來說則是戰略層面上的事。這兩個層次之間的聯絡“出人意料”。
怎麼出人意料?因為一個公司在面臨戰略轉折點時,往往首先引起的是管理層的情感反應,大多是情感性的直接反應——“否認”,接下來是對過去成功的強調,用來支撐自己是正確的,遇到挫敗之後才會進行反省,最後往往是在更大的失敗後才承認現實,才開始發動變革。只不過這時候通常晚了,新的對手已經在你猶豫的時候強大了。
懂得了這種過程,那麼公司層面的戰略就不再是救火式的“重大決策”,而是針對這種情感過程的“不斷調整過程”,企業應該一直以未來變化為基點,總在嘗試著對產品、程式、顧客、渠道等等方面的改進和試驗,一旦風向轉變,就果斷地把握住新的機會,衝到新的制高點。
時間就是一切,在產業環境變遷時,企業的管理層要趁“10倍速的驅動因素”將企業吞噬之前行動,這種時候人們的感情所受的挫折感最小。這種時候,最大的危險是對變化的否認,從而將企業逼到“要麼生,要麼死”的危險境地。
英特爾處理浮點危機,就是將浮點危機作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的轉折訊號,並將其與導致重大災難的“10倍速驅動因素”聯絡在一起,主動地進行戰略轉折,從而避免了企業更大危機的產生。
“以患為利”的思想在做生意中顯得格外重要。
商人能否在競爭中發現隱患,能否在隱患中找出有利條件,能否把隱患轉變成爭取有利條件的條件等等,直接關係著自己的生存與發展。
商業競爭中成功者往往善於透過自己的主觀努力,把不利條件轉變為奪取最後勝利的有利條件,即轉患為利,轉敗為勝。
患和利,是一對矛盾,普遍存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而在商場中,由於存在著經營者之間、經營者與商品之間、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生產與銷售之間、質量與價格之間極為複雜的聯絡,所以,制約患與利的因素也就更為複雜,“以患為利”的思想在做生意中也顯得格外重要。生意人能否在競爭中發現隱患,能否在隱患中找出有利因素,能否把隱患轉變成爭取有利條件的條件等等,直接關係著自己的生存與發展。
人們都會對大氣汙染等公害非常反感。可對於精通“以患為利”的生意人來說,這倒是一個絕好的賺錢機會。
日本的大氣汙染防治裝置產業,在1975年就己成為1600億日元的大產業。水質汙染防治裝置產業,也成長為1年生產2560億日元的產業。很多人在搖頭嘆息裝置公害防治機器要花費一筆大錢。生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