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領略到了節約能源的意義。
5月4日起至9月14日止,全國實行夏時制。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通知動員全國人民為節約能源而早睡早起。
時間轉換的具體辦法是在夏時制開始那天的凌晨2時,把時針向前撥快1小時,夏時制結束那天的凌晨2時,再把時針從2時撥回1小時。
夏令時(Daylight Saving Time),又叫經濟時或日光節約時間,是在1784年由美國發明家兼政界人士本傑明·富蘭克林首先提出來的。他指出,夏天天亮得早,人們卻還賴在床上十分浪費時間,如果把時鐘往後調,這將讓夜晚遲些才天黑,延長活動的時間。夏令時比標準時晚一個小時。
20世紀初,英國人威廉·韋利特最早於1908、1909和1911年連續三次在英國議會提出實行夏時制日光節約議案,但不幸被當時的英國議會所否決!而德國政府的頭腦反應快,一下看到了這一制度的許多優越性,便在1916年3月首先採用了夏時制。緊跟著德國實行夏時制的是法國、奧地利、荷蘭、丹麥、挪威等國。自那以後,全球以歐洲和北美為主的約70個國家都引用了這個做法。
實行夏時制,的確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例如英國1970年在總結它的好處時提到:每年節約燃料價值約一億英鎊;交通事故減少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實行夏時制使人們早睡早起,多接觸陽光,對健康也有益。
不過至今,夏令時的辯論仍然沸沸揚揚。
從1986年到1991年的六個年度,除1986年因是實行夏時制的第一年,從5月4日開始到9月14日結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規定的時段施行。
1992年起,夏令時暫停實行。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顆八十年代的青春痘”張薔
新聞出版總署官員柳斌杰曾坦陳,改革開放20多年傳媒業出現的三大教訓之一,是對通俗文化的興起,思想準備不足。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比較正統的文化,歷來對通俗文化不夠重視。在古代官方修編史書的時候,往往將對通俗文化的記述排斥在外或只列存目。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由於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敏感性,更難把文化通俗化、生活化提上日程。改革開放之初,開啟國門後很多通俗文化進入國內,鄧麗君、迪斯科不脛而走,但很多年都被當作是精神汙染,予以抵制。後來才被動預設了,因為已經普及到全國。(《新媒體現狀與趨勢》,《青年記者》2007年第3…4期)
經歷過1986年迪斯科和張薔的人,都會對此反思感同身受。
“沒有七彩的燈,沒有醉人的酒,我們在月光下跳一曲、跳一曲迪斯科……”這是張薔的歌曲《月光迪斯科》。
1986年,張薔成為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第一位大陸女歌手。她憑藉個人專輯銷量的驕人成績,和惠肯尼·休斯頓、珍尼佛·拉什、鄧麗君等一起被該刊評為年度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
在這篇以銷量衡量影響的文章中,張薔憑藉幾百萬的專輯總銷量躋身其中,連風靡東南亞的臺灣歌後鄧麗君也只能屈居其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張薔開始以每月兩張專輯的速度錄製盒帶。
儘管張薔的歌聲早已在年輕人中唱響,但是,國內的報刊雜誌上沒有她的任何訊息。在熱衷爭議新生事物的80年代,在主流媒體,張薔是個例外,沒有喝彩,也沒有批評。
沒有師承、也不隸屬於任何單位的張薔,按照自己對流行音樂的理解,自顧自地唱著,在沒有任何包裝宣傳的情況下,創造出專輯銷量的奇蹟。
80年代初的中國,短波電臺曾是人們瞭解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很多境外的流行音樂就這樣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張薔後來回憶:一放學了,我就把收音機調到短波的調頻,可以聽到韓國的電臺,他們經常放一些就是不知道是誰的音樂,可能裡面有披頭士什麼的,但是我第一次聽到邁克·傑克遜的東西,就是在短波里面。
1984年,北京市舉辦了一場歌手大獎賽,16歲的張薔也報名參賽,演唱的歌曲是70年代末流行於歐美的一首歌,歌星卡朋特兄妹的《什錦菜》。
張薔的第一張翻唱專輯《東京之夜》在1984年年底出版,由於她當時還是一位毫無名氣、又是第一次錄製專輯的年輕歌手,出版社最初決定發行60萬盒磁帶,沒想到專輯問世之後很快脫銷。
張薔為自己選擇的錄入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