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斥責說:“這樣戰刀,殺牛尚且難斷其首,焉能上陣殺敵!”
遼東總兵李如柏開釋道:“元帥無需憂心,此現象純屬偶然,想我十萬大軍出剿努酋草寇,定可一戰成功。”
山海關總兵杜松未免嗤之以鼻:“李總兵似乎過於樂觀了,據我所知,後金匪眾驍勇善戰,且又據有利地勢,我軍實實不可輕敵。”
李如柏立即反唇相譏:“杜大人未戰先怯,長敵人志氣,滅我軍威風,分明是怕死貪生。”
“你!”杜鬆氣得發抖,“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云驕兵必敗,你是拿朝廷大事做兒戲。”
李如柏發出冷笑,對楊鎬說:“大帥,怯戰之人不可使之為將,可留後方看管給養軍需。”
杜松也對楊鎬說:“大帥,為確保此戰必勝,末將以為不可輕易進兵。”
劉鋌亦發表見解:“赫圖阿拉位群山之中,地勢兇險,用兵理當慎之又慎。”
楊鎬見反對即刻出兵者要佔上風,不容別人再講,先將態度表明:“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再敢妄言不出戰者,即請上方寶劍侍候。”說罷,將萬曆賜予的上方劍高懸於堂上。
人們望著那有先斬後奏之權的上方劍都噤口無言了,但楊鎬看得出劉鋌、杜松等大將內心中是不服氣的,難免心存隱憂。大戰之前,多員大將無必勝信念,這仗還能打勝嗎?楊鎬身為統帥,自然不便當眾說出擔心,他深知大戰前夕,(奇*書*網*。*整*理*提*供)不能影響士氣,便故作信心十足的神態,傳下分兵軍令。
用兵策略是北路軍由總兵馬林總領,開原兵備道潘宗顏監軍,慶雲遊擊將軍竇永澄督率葉赫女真部兩千人馬助戰。由開原出三岔口北進。西路軍由山海關總兵杜松統轄,保定總兵王宣副之,兵備副使張銓監軍,由瀋陽出撫順西進。南路軍由遼東總兵李如柏為首,兵備參議閻鳴泰監軍,推官鄭之範為副,由清河出鴉鶻關南進。東路軍由總兵劉鋌率領,海蓋兵備副使康應乾監軍,同知黃宗周副之,由寬甸出涼馬佃東進。朝鮮軍一萬,由該國都元帥姜弘立,副元帥金景瑞統轄,大明國鎮江都司喬一奇監軍,在劉鋌兵馬之後跟進,以為策應。楊鎬在佈置進軍同時,並未忘記防禦。他深知遼陽為東線重地,一旦有失,全域性震動,為防後金軍萬一偷襲,特派遼東都司張承基配合遼陽總兵官秉忠守衛,又令總兵李光榮駐守廣寧,嚴防後金軍分兵來攻,並專任管屯都司王紹勳為運糧官,總管督運各路大軍的糧草。楊鎬的進兵方略,也得到了大明國兵部的首肯,認為這是一個萬無一失必勝無疑的計劃。
可是,明軍出師即覺不利。誓師之後,正待出發,天降鵝毛大雪,部隊難以行進。楊鎬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怎奈路途難行。一直延遲到二十五日,大軍方得出動,而此時後金的哨探,早已將大明國的進軍分兵路線探得一清二楚,明軍進兵的突然性及隱蔽性蕩然無存,後金君臣可以從容商討迎戰之策。
明國十萬大軍壓境,對於彈丸之地的後金國來說,形勢是極為嚴峻的。努爾哈赤家族,確實面臨著生死的考驗。三月初一,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五大臣等齊聚勤政堂商討破敵之策。此前的二月二十八,楊鎬派信使致函,聲稱明軍四十七萬將於三月十五月明之夜,會師於赫圖阿拉城下,要努爾哈赤識時務而投降。二十九日晚,後金哨探即探得大明軍手舉燈籠火把夜出撫順關。二月三十,哨探又報明軍已進入棟鄂一帶。明軍已是步步逼近,努爾哈赤神色莊重地用目光巡視大家一遍:“如何迎戰,請各陳高見。”他言罷又接了一句,“今天務必要定下戰守之法,再不能議而不決,因為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
眾人未及開口,扈爾漢闖入稟報最新軍情:“大汗,哨探剛剛探得,清河一路發現大隊明軍,步騎混雜,超過萬人。”
“這,明軍便是四路進攻了。”代善苦臉愁眉,“我們如今已是四面受敵顧此失彼了。”
阿敏也感到形勢緊迫:“明軍在長驅直入,我們再不能猶豫不決了,應立即分兵四路拒敵。”
莽古爾泰也是相同觀點:“分兵時兵力投入應略有不同,南路明軍最為猖獗,應多加五千人馬在南路。”
努爾哈赤總是重視皇太極的意見:“王兒,你為何還不開口?”
“父汗,兒臣意見與兄長們相左,只恐不合時宜。”
努爾哈赤鼓勵:“但說無妨。”
“遵父汗之命。”皇太極說道,“目前我八旗大軍,總計為六萬人,與敵人相比,在數量上稍居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