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追到文華殿前,此處有聽命於廷臣的錦衣衛戒備森嚴,宦官們才悵然而歸。那時候的小由校腦子還清醒,分得出好壞,對王安說:“伴伴,今日安往?得髯閣下伴我!”——他只相信大鬍子閣臣劉一璟。
這次搶天子事件,是魏忠賢在史籍中露面的重要一幕。
搶人失敗,也許是天意。就在李選侍絕望之時,魏忠賢又給她連出了幾個主意。
九月初一這天上午,群臣把由校搶回,倉促中冊立了東宮。下一步,按楊漣的意見,待九月初九正式登基。新太子在此期間,暫時安頓在慈慶宮(太子宮)。下午,李選侍又有了一個反手的機會:因泰昌帝要在乾清宮入殮,按禮,太子必須到場。
魏忠賢立刻向李選侍獻計:這次一定要把嗣君扣在手中。從後來的事態發展看,這是勝敗在此一舉的關鍵決策。可惜,李選侍臨陣慌亂,竟然又沒能控制住太子。
一般人認為,到此,事已不可為。李選侍是無計可施了。可是魏忠賢緊接著又建言:選侍娘娘此時應該佔據乾清宮不動。乾清宮是帝權象徵,佔住了這裡,太子即使登了位,也無法行使帝權,他只有乖乖回來。
李選侍認為此計甚好,立刻採納。她還派宮眷王春花等去慈慶宮,監視由校,不許王才人的舊日下屬與由校接近。這個舉措,就是要給由校造成一個印象:現在,我就是你的媽,你還是回來吧。
可是,朱由校對李選侍沒有好感,此刻他又是在王安監護下,因此回去是不可能的。兩邊就這麼僵住。
李選侍賴在了乾清宮不走,這成了個嚴重事件。實際上嚴格來說,“移宮案”就是因這個事而引發和命名的。明史上之所以有這個移宮案,始作俑者,乃魏忠賢也。
到了九月初二,群臣怕夜長夢多,周嘉謨、楊漣、還有更為激進的御史左光斗等紛紛具疏,要求攆走李選侍。其中以左光斗的言辭最為激烈,其疏雲:“及今不早決斷,將借撫養之名,行專制之實,武氏之禍,再見於今,將來有不忍言者!”(《明史·左光斗傳》)
“移宮案”中的幕後高參(3)
何為“武氏之禍”?就是武則天當國,改了天下的名號。左光斗這是把事情的危害說到了極致,頓時引起朝野震驚!
李選侍看見這個奏疏,大怒,尤其厭惡疏中的“武氏”之語。魏忠賢立即建議,派人宣召左光斗入宮,讓他說清楚。暗地裡,準備就在乾清宮把左光斗害死,以儆外廷。
可是這時候李選侍根本召不動左光斗。魏忠賢便又支招,建議李選侍以“母子同宮”為由,不斷派人去慈慶宮好言好語,務求把太子哄回來。魏忠賢也為此親自跑了幾趟。
王安知道這個企圖後,大為氣憤,向外廷通報了這一情況。楊漣最怕這時候出岔子,便連日窮思竭慮,在紫禁城內外奔走,擋住李選侍派往太子那裡的說客。
兩邊在較力,太子由校則穩坐在慈慶宮。他聽說左大人有一疏,便很感興趣,派人去取了來。閱後,覺得很不錯,就下令叫李選侍“速擇日移宮”。李選侍氣極,不但自己的號令不行,反倒要聽昔日的被監護人發號施令了。
這天,在宮門外,楊漣恰好遇見魏忠賢,便問:“移宮何日?”
魏忠賢擺手道:“莫說,李娘娘太惱,正欲究左御史‘武氏之說’呢!”
楊漣為了嚇住這個狡詐且愚的人,便故作驚詫:“誤矣,幸虧遇到我。常言道:‘吃飯莫忤大頭。’選侍要是好好移宮的話,將來封號仍在。且嗣皇已經成年了,他就算是不能把選侍怎麼樣,你們這些當下屬的,就不怕嗎?”(《三朝野紀》)
魏忠賢那幾日,也是在極度亢奮中,但聽了楊漣的這警告,心中有所震動,默然而退。
——據說,他自此冷靜下來,決定放棄對李選侍的支援,另謀他途。
角鬥也馬上就有結果了。太子由校在周嘉謨的奏疏上明確批道,九月初六登基。
此後的幾天,對李選侍來說,形勢急轉直下。
李選侍當時應對的策略有二:一是放出風說,楊漣、左光斗都將被逮捕,這原本不過是恐嚇,但反而激怒了廷臣一方;二是製造延緩移宮的輿論,寄希望於首輔方從哲能從中援手。可是方從哲是個老猾官僚,哪裡肯背這個惡名?他迫於輿情,反而表態支援移宮。
乾清宮(天啟帝在此登基)
到了初五,群臣見李選侍仍未有挪窩的意思,而明日就是登基之日,屆時新皇帝如果入住乾清宮,就會重回魔掌;如果不進乾清宮,那又成何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