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3/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崇禎一朝也得益頗多。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八月,孫承宗出任遼東經略。“是時,關上兵名七萬,顧無紀律,冒餉多。承宗大閱,汰逃將數百人,遣還河南、真定疲兵萬餘。”(《明史》)隨後“乃定兵制,立營房,五人一房,三千一營,十五營為三部,而將帥以營部為署。兵不離將,將不離帥”。此外又修築關城,安置大炮,遼東明軍實力由此大盛!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京城盛傳孫閣老已提兵逼近(4)
寧遠城修築竣工後,孫承宗調袁崇煥鎮守,自己則坐守山海關。就是說,明末威名赫赫的袁崇煥,此時還不過只是孫大帥的一員愛將。當時關外一派晏然,逃亡百姓紛紛迴歸,寧遠一帶“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
隨著寧遠防衛的日漸鞏固,明軍防線也在不斷擴張。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夏,孫承宗遣將分據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淩河各城。這樣,自寧遠又向前推進二百里,從而形成了以寧遠為中心的寧錦防線。
《三朝野記》說,“自承宗出鎮,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矣。”萬曆末年的遼事大壞,變成了天啟年間的遼事大好!
天啟帝有福,終其一朝幾乎不聞邊警,就因用對了一個人!
魏忠賢當然知道孫閣老既有才,又有背景,所以頗為敬畏,曾數次想把孫大帥收歸自己名下,但孫承宗為人既正直,又在天啟帝心目中極有分量,所以根本不睬魏公公的那一套。
孫承宗是個文武兩手都很硬的人,於“文鬥”方面的謀略,也在很多東林黨人之上。天啟帝對他,唯有崇拜的份兒,幾乎言聽計從。若不是他常年督師在外,魏忠賢怕也翻不起這麼大的浪來。
由於他常年在遼東,所以兩派都將他視為化外之人。在內閣爭權時,誰都沒把他算一個。
可是孫閣老卻沒有忽略朝中的鬥爭。眼看正直之士一個個被清除,大明的天已經塌了大半,他坐不住了,決心以自己的威望,全力一擊,把這個混蛋魏忠賢打下去。
孫承宗的這一想法,有很大的可行性。可惜動這個念頭動得太晚了,此時朝中已無一個正直之臣能在高位上予以應援了。
他如果提前半年下這個決心,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
如今,東林黨人的喉嚨全被扼住,能夠躍起一搏並且可能有效的,只有他自己了。
他早看清楚,東林黨人的攻擊手法太陳腐,只知道上疏彈劾魏忠賢,難道他們就不知道:所有的奏疏在第一時間都會落到閹黨手裡!結局如何!完全是任人宰割。
所以他考慮:根本不能露一絲痕跡,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面見皇上。他相信以自己的威望和謀略,肯定能說動皇上,起碼是疏遠這個亂了朝綱的大太監。
但要做到這點,現在也很不容易了。天啟帝已被閹黨鐵桶般圍住,像自己這樣一個與閹黨不合流的人,如何能夠毫無阻礙地靠近皇上?
這個機會,他想,就在十一月中旬皇上的生日。假如以賀壽為名,面陳朝政,那是最好不過的。
並且這個圖謀,決不能讓閹黨察覺一絲一毫!
於是,他在十一月初巡防來到薊鎮,這地方離京師只有幾十裡。他含含糊糊地寫了一份奏疏,派人送進宮,只說是:三年未睹天顏,如今巡防到此,離京僅有數十里,很想在皇上萬壽之日,跟大家一起看看您!
他還報請了日程計劃,即十二日入都門,十三日早朝面君,十四日隨內閣大臣賀壽,然後另擇日向皇上面奏軍機,之後再和有關衙門會商一下軍事。
他怕閹黨起疑,還特別在奏疏裡說:如今朝中事體紛紜,他本不該冒昧入京,但邊防有未決之事需要請示,陛見之後,當速出國門,以免猜疑(見《明熹宗實錄》)。
話說得滴水不漏。
但可能正是這“不漏”,引起了魏忠賢的懷疑。魏忠賢此時的韜略,已不是三四年前那個不要命胡來的水平了。他在想:這孫閣老,是有什麼企圖吧?
他的爪牙因為沒有權力幻覺,也就看得更明白:哪能放孫閣老進京?魏公公別是糊塗了。公公固然霸道,但那腦袋瓜還鬥不過孫閣老吧?
可是這話不能明說,於是大家會意,就到處放謠言,說孫閣老此次來,肯定有異動!
魏廣微就是造謠者之一。他說,孫閣老和兵部侍郎李邦華早就串通好,此次擁兵入京,將有大舉(什麼大舉?要您的腦袋)。
。 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