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一來,葉向高一下子就沒有什麼轉身的餘地了。明朝的高層政治機制,就是“皇帝——大太監——首輔”這三駕馬車聯動,首輔若失去皇帝和大太監的支援,就別想幹出什麼名堂來。
葉向高之所以對局勢持溫和態度,關鍵的時候上疏調停,說明他還抱有將來操縱全域性的野心。而現在,一切落空,只餘下退隱一途。可是如果就現在這個樣子退隱,等於放棄了防護層。魏忠賢既然對他葉向高有了怨恨,就隨時都會再次提起。說起來,在臺上的人,要想整治一個下了野的首輔,跟抓一隻兔子也差不多。
不寒而慄啊!
本來是逼人家下野,現在倒是自己要考慮下野後的問題了,造化真是弄人!葉閣老“調停”不成,反而惹了一身騷。
他有什麼辦法可以化解或者減弱魏公公對他的怨恨呢?
時過不久,京城士林裡忽然傳出一個說法,說是這個勸魏忠賢下野的奏疏,其實是葉閣老被自己的門生繆昌期逼迫不過,勉強寫出來應付輿論的。
這個說法,在流傳過程中又逐漸衍化為:不僅如此,就連楊漣的奏疏也是由繆昌期代筆的。
繆昌期,字當時,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人。年輕時就有文名,但一直到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才中進士,那年他已52歲,主考官是葉向高。他做了官後,經常來往於師門,但對葉的軟弱卻屢有不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送上門來找死的工部萬郎中(3)
他成了這兩個傳說的主角兒,沒有什麼人站出來糾正。傳得多了,也就成了板上釘釘。可憐的老繆,後來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據說,第一個說法,就是葉閣老自己散佈出來的,為的就是金蟬脫殼——讓那個桀傲不馴的門生去搪災吧!
人若做到如此,不要說士大夫骨氣,就連“人”字的兩劃也當不起了。
所以,我個人不大相信葉向高會如此不堪,更何況他後來對自己的軟弱還是有所悔悟的。
京城的事情,也就如此了。由於古代資訊傳播的速度不快,南京方面眾官員的反應,在一個月後才漸漸強烈起來。可是所有的奏疏,被天啟帝以“所奏事情屢經論明,已有旨了”一句話通通給壓住。
東林黨今後能否再次躍起一擊?不得而知。
而魏公公經此一劫,卻是陡然起了殺心!
血,能使所有的人住嘴。這是太祖皇帝的經驗,也是人性不堪一擊的軟肋。
老祖宗對這個已經屢試不爽,今天,我也要來試試!
就在這個時候,有兩個小人物觸發了歷史的機括,使得大明朝的高層政治一下就充滿了血腥氣味。
歷史發展中也有許多“蝴蝶效應”,此處一陣清風,彼處即掀天大浪。
就在魏忠賢正考慮如何一勞永逸地收拾東林黨的時候,他的一個爪牙給他出了個主意。這是一個很見殺氣的建議,就是可以動用刑杖,壓服諸臣——誰再敢囉唣,就大棍伺候!
天啟帝固然昏庸,但上臺四年來,對文臣還是抱有起碼的尊重,一次杖刑也沒用過,比起嘉靖、萬曆等他的祖輩們要文明得多。
而今,杖刑一開,必會死人。閹黨要開殺戒了!
提出這個惡毒建議的,誰也想不到,竟是個面目姣好的“小男兒”,他就是翰林院的編修馮銓。
這個馮銓,字振鷺,是北直隸涿州人,後來成了閹黨的著名人物,而且政治履歷橫跨明末清初。而在一開始,不過就是個普通的詞臣。他是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的進士,入仕後在翰林院供職。那時少年得志,正是可以準備大顯身手當“好男兒”的時候。
但老天爺既照顧他又不照顧他,讓他生了一副水做的胎子,唇紅齒白,宛若處女。
這一來,這個“寶哥哥”可就倒了黴了。
明代官場上有惡習,那就是男風極盛。小馮銓長得少年貌美,那不是等於一腳踩到了狼窩裡?他的同僚們,經常把他當“鴨”來戲弄。
這種事情,要是放到現在,立刻成爆炸性醜聞。但在那時,也就是聊博大夥一笑,沒人當回事。
那時候,繆昌期恰好在翰林院系統任“左諭德”,管太子讀書的事情。老爺子也有好男色的毛病,對馮銓“狎之尤甚”。什麼叫“狎之尤甚”?要說古人真是能拽文,其實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在翰林院的辦公室裡,把馮銓給“強暴”了。
過了不久,馮銓又在辦公室裡被數位同事“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