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啦?";梁花說:";這盆應當用來和麵用,咱要靠辛苦持家,不能靠取巧生財,不勞而獲。否則這個家會有災禍。";梁花立了條規矩,這盆裡除每天和麵外,不能往盆裡放其他物件。華良向來都是聽老婆的,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從那以後,華良還是幹他的夥計,梁花還是賣她的麵條。不過,現在不用再買麵粉了。梁花每天和完一盆面,擀完麵條,抓把麵粉放在盆裡,第二天還是和一盆面,就這樣每天都能從盆中變出一盆面來。
有天晚上,華良趁梁花睡下了,悄悄放了一個銅錢在盆裡。第二添梁花正在和麵做生意,發現盆裡滿滿一盆銅錢。她知道是華良乾的,來了氣,跑到屋裡把華良從被窩裡拽了出來,發起了脾氣:";你是要錢,還是要這一家老小平安?";華良憨憨笑著:";錢哪有老婆孩子好呢。";梁花餘氣未消:";那你幹嘛揹著我弄這黑心錢?";華良說:";我根本沒想要,不過是好奇想試試。";梁花說:";那好。你去找工匠,我們就用這錢,把財神廟修復一新,再給財神爺鍍個金身。";
一晃又是一年過去了,華良和梁花攢了不少錢。他們接著財神廟往東蓋起了三間像樣的房子。華良還是在潘老爺家當夥計,梁花也還是每天和麵賣麵條。這年,夏蝗成災,飛蝗蔽天,所到之處,禾麥皆無,十戶人家有五戶討飯,路邊、山坡的榆樹皮都被剝下充飢。這樣下去肯定會餓死許多人。梁花和華良商量著,從明日起向災民發放饅頭,每人每天兩個。第二天天沒亮,梁花就蒸了一鍋饅頭,倒在一個大盆裡,然後拿一個饅頭放在聚寶盆裡,不一會變作了一盆饅頭。如此反覆著,天快亮了,雪白的饅頭已堆滿了一大籩。華良帶著大兒子分頭在路口向過往討飯人和貧苦人轉告,財神廟梁花向災民發放饅頭。人們一傳十、十傳百,財神廟前排起了長龍。災民們手捧著雪白的饅頭,對梁花感激不盡。就這樣每天在梁花家門前都有成千災民領食饅頭,整個潘村無一人餓死。貧苦人家都說華良和梁花是神仙派下凡間救苦救難的菩薩。那些富戶人家中,開始有人注意華良一家了,他們對梁花每天發放饅頭感覺蹊蹺。百里之內小麥基本絕收,華良家哪來那麼多的小麥面?每日發饅頭上萬個,需要蒸多少鍋啊,可怎麼不見梁花家煙囪冒煙呢?人們納悶,好奇,不斷增了些猜疑。大老爺們中有問華良的,問他哪來那麼多面粉;老太太、小媳婦們有問梁花,問她蒸上萬只饅頭要多長時間。每當人們問華良時,華良總是憨憨一笑,說:";咱媳婦有能耐。";每當人們問梁花時,梁花也都笑著說:";連鍋蒸省時間。";潘老爺是個心裡做事的。一天他到華良家送工錢,一進門就說:";他大嫂子,今年是災年,你家也是憑手吃飯,天天接濟災民,我估摸著你積攢已用差不多了,今年的錢提前算給你。";說著從搭褳裡掏出三吊錢放在桌上;同時兩眼像是安了軸,四處亂轉,一沒看到糧垛,二沒看到大鍋,三沒看到大蒸籠。離開華良的家後,潘老爺神乎其神地說梁花是天上下凡的救世菩薩,一盆一籩的大饅頭揮手就來,根本不用麵粉、不上籠、不生火。
人們越傳越神,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一是一睹活菩薩尊容,二是要買幾斤梁花親自擀的麵條帶回去,說是吃了這麵條百病不侵。梁花每天不多不少就做一盆面生意。梁花掙的錢攢著,攢多了,夠辦一件像樣的事了,就全拿了出來。潘村有了像樣的蒙館,那是華良和梁花倆口子捐的款;潘村有座像樣的石拱橋,那也是他們倆口子捐的款。
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華良和梁花都老了,三個兒子華龍、華虎、華豹也都相繼成了家,沿著老房往東,山連山每家三間房。老大在街上開著飯館,老三在街上開著布店,只有老二華虎繼承父業,耕種著家裡的十幾畝田。因為附近上百里的人都十分敬重梁花,三房媳婦也是對婆婆敬重如神。三個兒子雖各有家業,但仍是同鍋舀勺,一個大夥食攤子,三個媳婦不要燒不要弄的,也落得自在。一日梁花突然得了怪病臥床不起,話也不能說,急得華良團團轉。一輩子都是梁花指揮這個家,他只能幹個呆事,梁花要撒手去了,他也得跟著。梁花最放心不下的是那聚寶盆。她擔心三個兒子和三個媳婦得了此物,會貪得無厭。她叫過華良,用手指指盆,比劃著手勢交待後事。她想說的意思是,老大得飯店產業,老三得布店產業,老二有田種,三個都能過得去,留著這盆不會有好處,不如把它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