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年(初平二年),卓還長安,錄入關之功,封允為溫候,食邑五千戶。固讓不受候,受二幹戶。”也就是在此之前,王允已有心要除掉董卓,“允見卓禍毒方深,篡逆已兆,密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泰等共謀之。密上楊瓚,士孫瑞將兵出武關道,以討袁術為名,實欲分路徵卓,而後撥天子還洛陽。”而此舉已引起董卓懷疑,“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內瑞為僕射,瓚為尚書。”
由此看來,董卓雖為梟雄,卻也不得不行走於密布機關的官場之中,而王允身為司徒尚書令,其表面順從之下,心懷殺機,卓雖疑之,卻並未設防。
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殺董卓,非王允心智不夠,而在於該此事有一最大障礙,也就是其子呂布的存在。“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候。卓自知兇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後漢書·呂布傳》)
呂布為三國第一好漢,有其成為董卓的護衛,誰都殺不了他,因此,比呂布更厲害的,只有貂嬋之美了,這正是前面所說的:“丁香舌吐銜鋼劍,要斬奸邪亂國臣。”
當然,這仍然是《三國演義》為塑造貂嬋形象的合理過渡。對於呂布的轉變,有關其“而私於傅婢情通,”(《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