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其父造就的一個花花世界給糟蹋掉,使他無比震撼。
此後,他助李淵在太原起兵,其南征北戰,親身體會到了開國的艱難;他在與其兄李建成爭奪東宮之位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皇位的來之不易。
當其終於當了皇帝,面對剛剛經歷戰亂滿目瘡痍的國家,真心想把國家治理好。
所以,他在執政的十餘年間,只要是能對興復大業有好處的事,無不採納,這正是他能成為一個開明皇帝的根本原因。
當然,僅有此點還遠遠不夠,像他絕頂聰明,能文善武,從善如流,當機立斷,能取大節等優點,是為其成為開明皇帝的基本素質。
如果說,他初讀魏徵諫章因觸其顏面產生怒意,是其人類的弱點所致的話,那麼,他現在以平靜心情細辨其味,終於明白魏徵的拳拳報國之心,則是他歷來形成的超越凡人的優點所致。
讀完魏徵的諫章,李世民感觸頗深的是“居安思危”四字,他明白魏徵所以用如此激昂的言語,所以選取自己的單個事例來危言聳聽,無非讓自己在天下實現大治之時,不能忘乎所以,應該常懷謹慎才是。
何況,魏徵此次上諫言並未在朝堂之上當眾宣講,而是採取了一對一上疏的方式,也算是顧及了自己的顏面。
想到這裡,李世民忽然想起了銅鏡:魏徵在側,不是一面銅鏡嗎?他站在那裡,可以時刻照出自己所失所短,帝王之身一舉一動事關天下,若據此修補,這對國祚大運是何等的幸事啊! 是日,李世民一直呆在兩儀殿,反覆誦讀魏徵的這封諫章,細加揣摩,間或又拿出馬周和劉洎的上疏對照閱讀,感觸良多。
第二日的朝會上,群臣奏事畢,李世民喚出魏徵,說道:“魏卿,朕昨日宣你入宮,既而又讓你退回,知道是何緣故嗎?”
魏徵對曰:“臣猜想,定是陛下御覽了臣的上疏,因宣來問詢。”
魏徵自從上疏之後,也知道自己疏中言語太過激切,若招致皇上的龍顏一怒,那也是一忽兒的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昨日被宣入宮,一路上心裡也是敲上數面小鼓,莫知後果,然後來李世民讓他退回,又弄得他一頭霧水。
納諫言停建新宮 退吐蕃急出勁兵(4)
魏徵在此反覆之間,尚不知道李世民的心頭正風雲際會,一反一正對其命運影響頗大。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不錯,朕正為此事。
你的這兩封上疏,朕昨日已經仔細研讀,朕為之取了名字,第一封可稱為‘十思疏’,第二封可稱為‘十漸疏’。
魏卿,所謂奇文共賞,你上來,當堂將此二疏向諸卿宣讀。”
魏徵見李世民的顏色平靜,然也難知禍福。
就趨至御臺前,接過自己的那兩封上疏,轉身向群臣誦讀起來。
群臣聽了“十思疏”,場面還算平靜,待聽完“十漸疏”,場面有些嘈雜起來。
許多人心想,魏徵緣何如此大膽,竟然不顧君王顏面將李世民駁得體無完膚。
孔子還推崇中庸之道,魏徵為士大夫多年,浸潤儒家學說日久,為何不能以平和心態及中和的語句致疏皇上?一些人甚至猜度李世民的意思,更有人埋怨李世民:如此激烈文字,自己看看也就罷了,何必還要在此當堂宣讀?豈不是自掃顏面? 李世民說道:“眾卿家,你們聽了魏卿的諫章,有何想法?魏卿,你不要動,就面對群臣聽聽他們如何說。”
蕭�NB545�出班道:“臣以為魏徵所言,實為憂國憂民之警句。
臣有時也想上如此諫章,奈何智力所限,難有如此精闢之思慮寫成章句。
陛下,魏徵之言率真直切,其本意是讓陛下居安思危,其中不免有犯顏的地方,念其忠心為上,望恕其罪。”
李世民暗道:“蕭�NB545�與魏徵都是耿直的性子,心思接近,其能不揣摩我的心意而當堂讚揚,這份膽量其實難得啊。”
房玄齡出班奏道:“臣贊同蕭公所言,如今天下大治,應該常懷警惕之心。
魏特進的這番話固然是對皇上說的,其對群臣,也有警戒的作用。”
但也有人提出異議,中書舍人許敬宗出班奏道:“魏特進心憂國家,此次直言上疏,委實可敬。
只是其疏中言辭激烈,少了一分淳厚之意。
以此言語來諫皇上,似為不敬。
臣以為,魏特進應將此疏收回,另變語句為妥。”
許敬宗此言一出,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