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仿燒。鈞瓷在宋代也被稱為“花瓷”,它的釉面特徵是常出現不規則流動狀的細線,被稱為“蚯蚓走泥紋”,加之鈞釉在燒製造過程中變化無常,不為人工所控,所以後人難以仿製,有“鈞瓷無雙”之說。唐代的花釉突破了一件作品一種釉色的傳統規律,但這種花釉僅僅侷限於黑釉器物,到了宋代,複色釉的技藝得到了很大發展。鈞窯瓷器就其瓷釉的基調來說,仍然屬於青瓷系統,它的天青、灰藍、月白諸色只是濃淡不一、色度差異而已。鈞窯瓷器上所出現的紅紫色相是由於在釉中加入了銅,銅紅對窯溫和燒成氣氛比較敏感,它必須在還原焰1250度以上,才能出現美麗的效果。
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中就有論述。汝窯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被認為在河南的臨汝縣,但半個世紀以來,都始終沒有找到客觀存在的遺址。後**物工作者的努力,終於在20世紀70年代,在寶豐縣清涼寺找到了汝窯遺址,窯以州名。汝窯原為民窯,產品風格近似陝西銅川耀州窯,北宋晚期開始為宮廷燒造高檔瓷器。所以,長期以來,文物部門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汝窯泛指古汝州所轄地區所燒造的青瓷系列產品的統稱;另一種說汝瓷是指專門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窯器物。宋徽宗執政時期,汝窯是其燒造史的全盛時期,其產品胎質細膩,灰中泛黃,俗稱“香灰黃”,汝瓷釉面有細微的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據說汝瓷釉中含有瑪瑙成份,所以能呈現出純淨的天青色,瑪瑙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矽,或許此說有些道理。宋徽宗趙佶信奉道教,道學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質樸的審美觀。這一時期的汝窯瓷器正是這種審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無為的思想境界,成為宋時代上流社會的時尚。哥窯也被列為宋代名窯,但未見有宋人記載,只是後期明代才有文獻記錄。
傳說浙江處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們倆人同在龍泉各設一窯,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稱為“哥窯”,生二為弟,當然稱為“弟窯”,此二窯皆為著名民窯。哥窯的釉色以青為主,鐵足紫口,釉面有碎紋而著名,號日“百圾碎”。
哥窯瓷器的胎色呈灰色或土黃色,釉色為粉青、青黃、月白、油灰等等,其中油灰色為最常見。它的主要特點是釉面“開片”,大小不一,紋路顏色深淺不一,器形不同收縮部位也就不一,所以變化萬千而又自然貼切。哥窯瓷器上往往出現較粗的裂紋呈現黑色,較細的裂紋出現黃色,前後層次錯落,稱為“金絲鐵線”。哥窯瓷器釉面上的冰裂紋;本來是製造工藝上的缺陷;主要是由於胎體和釉層的膨脹係數不一致所造成的。但這種弊病卻形成的一種自然美;成為一種有別於其它品種的獨特美。
到目前為止;哥窯址還不明確;專家對此眾說不一;有說在浙江的;也有說在江西的。關於這一點;只有寄希望於日後的考古發掘;以實物為證。
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不同的涵意。從廣義上講;它是指有別於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產品為宮廷所壟斷。而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則是一種專門的指稱;專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梁由宮廷專設窯所燒造的青瓷,汴京在現在的河南省開封一帶。由於古老的黃河在歷史上多次發生水患而改道,使當地地貌產生巨大變遷,所以這對今天人們的勘察帶來很大困難,北宋時期的官窯址也就無從考查。有一種說法認為北宋官窯即是汝窯。
南宋朝廷沿襲北宋舊制,在臨安建造了專門為皇室燒造瓷器的官窯。官窯器釉色粉青,色調淡雅,不崇尚花紋裝飾,以造型和釉色見長。官窯瓷胎中鐵分較多,胎色偏紫、褐、黑色,足底不上釉,由於瓷釉的流淌,使口沿處掛釉較薄,顯lou出帶紫色的瓷胎,這就是通常行家所謂“紫口鐵足”了,這一點成為鑑定官窯器的重要依據。
在造型設計上,宋代非常重視舊有體制,開拓了在器形上仿古的先聲,尤其是官辦瓷窯,更是大量燒製仿古銅器的造型,如鼎、爐、瓶等等,典雅而古樸。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銅川一帶,宋屬耀州。始燒於唐代,北宋中期達到鼎盛,金元時期轉向衰落。其遺址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經過兩次較大規模的發掘,使我們對耀州窯的產品瞭解較多,其質量較高,影響廣泛,以至河南、廣西等地都紛紛效仿,形成一個龐大的耀州窯系。
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產地,產品品種豐富,造型多變。其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勻淨,青中泛綠,有極細密的氣泡;由於胎質中含有鐵份,在相應的燒成氣氛下,使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