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3/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際上,戰區長官只是向大家報了個警,再要求各集團軍、各軍官長把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檔案等等,儘快向後方轉移而已。
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珏將軍認為,既然已判明敵將向我發動一場進攻,與其坐以待斃,莫如先發制人,應立即出動飛機轟炸敵人在黃河鐵路橋南端的北邙山陣地,拔掉敵向南岸進攻的橋頭堡。再以一部兵力殺過黃河向北岸去,打亂敵軍部署;變被動迎戰為主動進攻。
但是,李家珏的建議未被蔣鼎文重視。在蔣上將看來,自1941年5月中條山大血戰後,日軍與第一戰區隔河相峙已達三年之久。日軍未突破一戰區南岸防線,都是因為他部署的堅強防線,使敵凜於我軍威力,不敢輕舉妄動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現在一戰區的防線沒有必要調整,更不必大驚小怪地四處出擊,只要穩坐釣魚臺就行了。
蔣鼎文強大的江防兵力部署情況是:
戰區長官部的帥旗插在洛陽。
鄭州至陝縣沿黃河南岸一線,約二百公里的河岸上,集中駐紮著四個集團軍,外加韓錫侯第9軍,馬法五第40軍,謝輔三暫編第4軍。
各部防守區域為:
孫蔚如第4集團軍駐守鄭州地區。
劉茂恩第14集團軍駐守洛陽地區。
李家珏第36集團軍駐守新安地區。
高樹勳第39集團軍駐守澠池、陝縣地區。
以上四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至少二十五萬人馬,都將重兵迭次配備於黃河岸邊,廣大後方幾乎無機動兵力。
在這約二百公里的黃河南岸,真可謂築起一道血肉長城。
蔣司令長官幻想用這道血肉長城擋住北岸日軍進攻。他將戰區長官部置於岸邊洛陽城,以便在第一線指揮河防作戰,同第一線將士安危同在。作為高階指揮官,這種精神固然可嘉,但他卻忘了,高階指揮官本人親臨前線,與高階指揮部置於前線完全是兩回事。高階指揮官在前線犧牲,只要他的指揮部健在,仍可掌握全域性,使指揮不中斷;倘若高階指揮部被打掉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第一戰區另一兵力集團,就是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上將指揮的三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其兵力部署是:
王仲謙第31集團軍,駐紮於鄭州以南。
何國柱第15集團軍和陳大慶第19集團軍,全部置於平漢路南段東側。
另有賀粹之第12軍、劉昌義暫編第15軍等和豫皖邊區的雜牌軍若干。
湯恩伯集團的兵力態勢和企圖是:在鄭州東邊黃泛區中牟,部署前哨守軍一個師(暫15軍第27師);在平漢線南段西側配置精銳機動兵團;其他兵力在平漢路南段東側,向東防守。
湯恩伯戰區副長官部設於葉縣。
4月17日,晚上11時。
日軍第37師團從中牟北方突破黃河防線,從東、西兩個方向迂迴夾擊中牟守軍第27師。夜裡12時發起總攻,凌晨兩點鐘即佔領中牟鎮。
此時,洛陽的蔣鼎文得到的情報是:“今晚,敵人在中牟渡河,現在只有百餘人,正同我軍戰鬥中。”12點過後,蔣長官通知各部:注意警戒河防。
4月18日。
早上,敵第37師團全部渡過黃河。一路向鄭州撲來,另一路向鄭州以南迂迴。
繼第37師團之後,敵第12軍主力各兵團,從中牟北面爭相渡河南進。
湯恩伯急令暫15軍軍長劉昌義,速派部隊阻止日軍渡河。劉軍長令新29師86團就近北上,該團剛趕到鄭州東北方,就與日軍遭遇,倉促應戰,大批日軍在機械化戰車導引下,如同黃河之水,洶湧而來。86團很快就被衝潰。
“血肉長城”東線情況萬分嚴峻。中部,洛陽北面,敵第27師團從18日至20日,連續三天發動猛攻。第一戰區長官部頓時受到極大威脅。其實,第27師團只是佯攻,意在吸引江防軍注意力,掩護主力從東線源源不斷過河。
4月19日。
清晨,日軍第37師團一部推進到鄭州城下,開始攻城。敵後續部隊源源不斷趕到,至20日,第62師團、第110師團主力趕到,同鄭州守軍第4集團軍展開血戰。
4月21日。
日軍坦克第3師團全部,騎兵第4旅團趕到鄭州附近,以強大的坦克群陣勢和騎兵部隊,迅速對第4集團軍構成包圍態勢。守軍主力防守於北面。敵卻從東面突破,迂迴閃擊,防線頓時震動。該集團軍第38軍和第96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