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4頁)
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們事先在房屋裡面安排人拿著火把專等著大師兄的一聲〃號令〃……〃使其黨預伏於內, 以煤油潛灑之〃……〃號令〃一出,〃烈焰突起,觀者堵立,驚以為神〃。京城人並不至於 如此愚蠢,只是明明知道〃法術〃有假,但有看大火燃燒之熱鬧的習慣。每一次放火之前, 義和團們都宣稱,他們點的不是一般的〃火〃,而是〃滅洋〃的〃神〃火,〃神〃火的神奇 之處在於:讓它著,它就著;讓它熄,它就熄。而且這火只對與洋鬼子有關的東西起作用… …〃只燒洋房,決不波及民居〃。《景善日記》1900年5月21日。 義和團在大柵欄點火,說是要燒一家叫做〃老德記洋藥房〃的外國藥房。 跑來看熱鬧的北京平民,擠在距離這家藥房很遠的地方,大聲地叫好,他們急切地要親眼看 見被傳說得很神秘的義和團的〃法術〃,因為,即使在天橋看魔術也要掏錢,而這裡是免費 的,況且,大火燒起來一定很好看。可是,大柵欄的商家掌櫃卻跪了一條街,他們哀求大師 兄〃放他們一馬〃,因為只有他們是清醒的……他們是商人,具有嚴格的經濟頭腦,只相信 按照市場的行情一兩銀子能生出幾分的利,他們不會相信除了市場規律以外的任何〃法術〃 。義和團農民們越〃作法〃,他們越害怕,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什麼火,只要一燒起來,外 國人的洋藥房是沒了,他們的店鋪也將不復存在。 帝國的官員們下令把正陽門的城門關了,並派出重兵把守,說是奉太后之命,防止亂人混入 內城。 這是給義和團農民們的一個最明確的訊號:要放火儘管放就是,只要不把皇城點著就行。 於是,帝國京城裡的大火著起來了。 大柵欄,正陽門外數條商業街中最著名的一條,位於帝國皇城的正陽門外。正陽門,帝國皇 宮所面對的最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1644年清王朝建都北京,沿用明朝建都城的格局, 正陽門是帝國皇城的正南大門,因此俗稱〃前門〃。大柵欄原來的名稱是〃廊房四條〃。1 774年,由於〃反清復明〃的政治騷亂一直不斷,為加強帝都的治安,帝國政府下令〃京 師內外大小街巷設立護門柵欄〃。在這個命令下,全北京城大小衚衕設立的各種柵欄達17 46處之多。設立柵欄採取的是〃官助民辦〃的辦法,由衚衕居民自己籌措資金,自己設計 樣式,自己請工匠打製,於是,前門外這條商人云集的街道上的柵欄被打製得格外高大漂亮 ,以至成為京城裡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成為帝國北方商業興旺繁茂的標誌。於是,人們就 叫這裡為〃大柵欄〃,而原來的衚衕名字漸漸被遺忘。到了《乾隆京城全圖》印出來的時候 ,〃大柵欄〃這個名字已經被帝國政府認可了。這是一條長不過二百多米的小街道,但是 ,卻排列著當時帝國最著名的店鋪百十家。鞋帽店、綢布店、金銀首飾店、藥店、絨線店、 煙店、飯店、戲園子等等,〃為京師最繁華處〃。當時有詩云: 畫樓林立望重重,金碧輝煌瑞氣濃。 簫管歇餘人靜後,滿街齊響自鳴鐘。引自《都門雜詠》。 義和團的農民們進城之後,繁華的大柵欄成為他們最喜歡聚集的地方,這裡有吃有玩有長年 上演的戲劇。在這裡的店鋪裡學徒的青年特別的多,大都是從鄉村來的農民,這些在學徒的 時候受到欺侮和盤剝的青年,見到義和團的農民們如同見到家鄉的親人。史料記載,那一年 ,大柵欄、打磨廠、鮮魚口等店鋪的學徒夥計大都參加了義和團,大柵欄口外的幾家剪刀鋪 裡打造兵器的爐火徹夜通紅,丁丁當當的聲音響徹半個京城。正打鐵的時候,有夥計報告: 老德記洋藥房不但沒有把洋藥銷燬,而且還在轉移貨物。 義和團們生氣了。 火光一起,不可控制。 〃火延程闕,三日不滅〃。宋玉卿編《戊壬錄》之《義和團之亂》。 老德記洋藥房裡的火光一閃,神差鬼使般的,帝國都城的天空突然颳起大風,大火瞬間便烈 焰飛舞。接著,大柵欄整條街道全都燃燒起來。火勢沿著煤市街、觀音寺、廊房三條、二條 和頭條、珠寶市、前門大街、西河沿以及東西荷包巷迅速蔓延,最後竟然燒到了正陽門的箭 樓和城樓。點火的義和團們開始奔跑避火。熊熊大火燒著了著名的內聯■ 、同仁堂等店鋪。也許是因為波及到了城門,帝國政府這才允許救火,但是聲稱可以 一聲咒語就能〃閉火〃的大師兄不見了蹤影,結果熊熊的大火連續燃燒了一天一夜才被撲滅 。雖然老德記的洋藥房沒有了,而同時消失的還有京城內四千多家商鋪。原本繁華的大柵欄 商業街變成了一片廢墟,街中數不清的綾羅綢緞和金銀珠寶或被大火燒燬或被趁火打劫。京 城再有詩云: 大柵欄前熱鬧場,無端一炬燼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