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會變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算不上。敘事完整,營造可信度,這是標準,但放眼全世界,幾乎沒有像中國這樣不重視劇本的。就韓國特別火的那部電視劇《豪傑春香》,我都很認真的看了一遍。你可以說它庸俗,但人家有基本章法,有清晰的人物設定,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
“嗡嗡嗡!”
話落,下面又是一片竊語,不少人覺得太過了。
而聽了半天的郭子健,似乎有所觸動,他跟褚青同歲,編劇出身,已經拍了兩部電影。他的國語不太好,講的很慢:“我拍過兩部片,不太喜歡被人叫黑*幫片,或者古惑仔電影。在大的範圍內,我覺得應該叫劇情片。所有的電影都是敘事的,我們希望它真實,但如果是非常強烈的衝突,大家又會懷疑它的真實性。那我想請問您,這個矛盾怎樣平衡?”
喲!
曹寶平一歪頭,覺得這個後輩很不錯,便道:“我們要在假定的敘事範疇裡,模擬出一種極度的真實,但巧合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怎麼那塊石頭剛好砸他頭上?怎麼他倆就剛好錯過了?怎麼他就出車禍了?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而我的方法是借用演員的力量,讓他們達到一種極其自然的狀態,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對,就是這個!”
他扭頭看去,後面的大螢幕已經亮起,定格在一張周遜的劇照上。
“這是我的新片《李米的猜想》,周遜就用她的力量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們看這張照片,一般特寫用的越多,資訊量越少,但當我的鏡頭集中在她臉上,她給我的東西簡直令人驚歎。那種焦灼的,絕望的,從內心挖出來的,比氛圍渲染要更震撼。所以我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因為好演員能讓觀眾相信,即便有巧合,這個故事也是真的。”
接著,曹教授看著對方,總結道:“沒有什麼比演員更重要,這是我的觀點。”
“……”
郭子健點點頭,若有所思。焦雄屏則補充道:“我昨天看了初剪版,不得不說,周遜的臉太有魅力了,我覺得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大家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
嗯?
褚青正聽得過癮,忽覺得氣氛不對,四處瞧瞧,不禁冒出三條黑線:人家提周遜,你們都瞅我幹錘子?
…………
“每個人都在講,香港已是電影空城,我卻覺得這是新導演最好的時代。前輩們集體北上,新人才有機會留守本土,盡情發揮。港片曾經的輝煌,也留下了很豐厚的財富。我們都年輕,更清楚年輕人的習慣,將不同型別的影片加以改良、創新,如果能良性迴圈下去,我覺得香港電影是有救的。我們缺乏經驗和商業運作條件,但我們也很幸運,有一眾前輩為我們保駕護航。”
黃修平都有些哽咽,道:“像志偉哥,小寶哥,華哥,南生姐……他們幫我們找演員,做監製,做發行,這個情分不光是前後輩,或者教徒弟,我相信這是一個信念,港片不死!”
說到這兒,爾東昇忍不住起身,要過話筒,道:“我當導演的時候才29歲,我當時的目標是把前面的老導演都幹掉。如今香港有過長片作品的新人,一共不到10個,我希望他們能迅速成長起來,歡迎他們取代我。”
接著,徐老怪也道:“老港片是有傳承的,比如警匪片,這是香港人最擅長的嘛!你們先從這類電影入手,因為你們的思維比我們活躍,只要能拍出新意,那就ok。至於別的方面,交給我們!”
“……”
全場都在沉默,沒人覺得刻意或煽情,只是看到了一個纏繞無數情懷的東西,在時代的褶皺中奮力掙扎。
之後,魏德勝和鈕承澤也聊了聊臺灣電影的現狀,以及對復甦的期望。可惜國內接觸不多,get不到那份情愫。
這場交流會從九點開始,十一點就該結束的,結果一拖再拖,耗到了一點鐘才散場。先是臺上的十個人聊,後來臺下也加入,從劇本創作,到拍攝技巧,再到市場判斷,三地電影的淵源風格等等。
總之,沒說夠,更沒聽夠。
尤其于飛鴻這種剛剛起步,徐崢這種抱有心思的菜鳥,絕對受益良多。于飛鴻甚至翻出一個本子,不時做筆記。而她印象最深的,是曹寶平的兩段話:
“現在這個從業環境,商業元素越來越強烈,不會再當成一個很神聖的事情來做,所以導演營造的氛圍很重要,你能給演員什麼東西,讓他們對電影,對這份職業,懷有敬畏和尊重。
當演員對戲的理解,和你自己的理解有差別時,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溝通、解決,憑什麼讓對方信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