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帝拗不過王鳳,只好下詔確認了王商的“犯罪事實”,對他進行了全盤否定,要求“使者收丞相印綬”。
這顯然是成帝的緩兵之計,因為他在這個詔書中,專門強調要赦免王商之罪,或許是等這股風頭過去之後再重新起用他,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做慣了人上人的王商哪裡受得了這樣的奇恥大辱?
被罷官才3天,王商便發病吐血而死。
王鳳深諳“除惡務盡”之理,於是趁熱打鐵把在朝中擔任“駙馬都尉、侍中、中常侍、諸曹、大夫、郎吏”等等要職的王商子弟親屬,悉數出補為地方官,以避免他的後人捲土重來。
不僅如此,王鳳還指使同黨上書,建議收回王商的爵位和封邑。
成帝迫於王鳳、史丹等人的壓力,違心地犧牲了自己的股肱之臣,心裡自然也不痛快。他不但對這個上書置之不理,還反而迅速下詔,令王商長子王安嗣爵為樂昌侯。
兩個月後,成帝任命張禹接任丞相,企圖重新形成對王鳳的制衡。但張禹顯然擔當不了這樣的重任。
王商不僅是儒家經學的熱情追隨者,也熱衷於把它作為打擊政治對手的武器。當年的琅邪太守楊肜便因為本郡災害頻呈,才險些栽在他的手裡;他後來還在長安城洪水之亂中掙足了面子和人氣。這些都是儒家經學思想給他帶來的好處,但如今,同樣的思想卻又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或許這就是人間宿命的諷刺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被架空的皇帝(1)
把丞相王商這個最強大的對手消滅之後,王鳳多少有些忘乎所以了。
成帝這時才徹底反應過來:自己的舅舅遠遠不像兒時的記憶中那麼可親可愛。他哪裡是一個臣子,簡直像一位專制的父親。
在王鳳眼裡,成帝永遠是一個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雖然這時候已經30歲,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了,況且他即位已達9年之久,但沒有王鳳的允諾,這位皇帝除了鬥雞走馬玩女人,什麼正事兒也做不了主。
大儒劉向有一個小兒子叫劉歆,很小的時候便精通《詩經》、《尚書》等儒學經典,長大後,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等諸學無所不通。劉向是今文經學的大家,劉歆則是古文經學的泰斗,父子二人均可稱作是中國經學史上的兩座里程碑。
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有人向成帝推薦這位稀世大才子。同樣熱衷於經學的成帝便把劉歆召來親自考察,結果他的應對卓然超絕,令成帝喜出望外,馬上就想任命他為中常侍。
中常侍一職其實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虛職,主要授予皇帝的近臣,使之能夠給事於天子左右,以備顧問應對之需。
但就在成帝命人取來中常侍衣冠,準備行拜官之禮時,左右近侍都來提醒他,說這件事情還沒有向大將軍王鳳彙報呢。
成帝不以為然地說:這是小事情,不用向他彙報了。
左右皆惶恐,叩頭諫阻。
成帝無奈,便親自找王鳳去說要拜劉歆為中常侍;沒有料到王鳳死活不答應。
成帝竟然也沒有辦法,只得放棄了這個想法。
其時,王鳳家族的子弟均分據朝中要職,擔任卿、大夫、侍中、諸曹等等職務,實際上把成帝架空了。
政治是權力的遊戲。權力的基礎是影響力,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命令與執行的關係。成帝雖然貴為天子,擁有名義上的最高權力,但是負責執行和傳遞皇帝意志的大多數重要的角色,均已被唯王鳳馬首是瞻的人佔據,只有王鳳才能真正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於是成帝這個皇帝也就成了“名譽職務”,喪失了基本的話語權。
當時,成帝、王太后及王氏外戚集團都有一個共同的焦慮:成帝沒有子嗣,並且身體狀況不是很好。
如果長此以往,他駕崩之後傳位於其他兄弟子侄,便意味著王家的權勢和帝國的命運都將面臨令人難以想象的變數。
朝野上下左盼右盼也盼不來一個皇子降生,王氏外戚集團便歸咎於許皇后的“失德”。
在強大的壓力下,成帝便採取了“省減椒房掖庭用度”的策略,大概是想借此彌補許皇后所失之“德”,好讓皇室能夠儘快獲得天賜之子。
所謂“椒房”,亦稱“椒室”,在當時是皇后所居宮殿的代稱,有時也用作“皇后”的代名詞。當時在皇后居住的宮殿內,多以花椒和泥塗牆壁,不但能夠散發出怡人的芳香,還能發揮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