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證明,徐世昌之女公子幸未入宮,溥儀的“皇后”與“皇妃”哪一個有好的結果?據說徐的獨生女兒曾留學美國,頗有見識。老父當上總統後,其女屢以家書勸父“懸崖勒馬”“頤養自適”,而且預言“民國無在任五年之總統”,其父也難得屆滿卸任。如斯才女,嫁給溥儀豈不可惜。
讓徐女不幸而言中的是,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早已得罪直係軍閥的徐世昌不得不在直系控制北京後,於6月2日匆匆離京下堂而去。直系首領曹錕、吳佩孚等乃以恢復民國第一屆國會為名,擁戴黎元洪覆職,徐世昌則就此離開政壇隱居天津。
有限的寬容與極力的同情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將領第三軍指揮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導致直係軍閥大潰敗。
馮玉祥是在10月24日率部回到北京的,當即囚禁了賄選上臺的總統曹錕,解散了國會,支援黃郛組成攝政內閣。馮玉祥於11月3日提請攝政內閣議決的“各項應辦之事”中,第一件便是“將宣統逐出,每年400萬兩優待費取消,以200萬分於旗人以資生活,以200萬辦學校、興工廠,以圖自強”。11月4日,馮玉祥的部將、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獲悉清室已預知攝政內閣議決之事,且將有所舉動,即據以報告黃郛,認為事不宜遲,遲恐生變,當即將紫禁城內守城衛隊(即清室護軍)繳械,並調往北苑改編,從而進駐神武門外護城河的營房,紫禁城各門也都換了國民軍的崗哨。是日夜,攝政內閣緊急議決,透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參加閣議的僅有國務總理兼教育總長、交通總長黃郛,陸軍總長李書城,司法總長張耀曾,財政總長兼外交總長王正廷等四人。11月5日,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會同社會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清宮,迫令溥儀在《修正清室優待條件》上簽字,隨即驅逐其出宮。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溥儀:在帝制崩潰後一再消長(8)
溥儀被逐出宮的當天下午7時,段祺瑞即透過無線電和有線電同時發出致馮玉祥的電稿,此即所謂“歌電”:“北京馮總司令、孫副司令鑑之:(密)頃聞皇宮鎖閉,迫移萬壽山等語。要知清室遜政,非征服可比,優待條件,全球共聞。雖有移住萬壽山之條,緩商未為不可。迫之,於優待不無刺繆,何以昭大信於天下乎?望即從長計議之可也。瑞。歌。”當晚11時,段又把內容相同的電報發給了陳寶琛、鄭孝胥、朱益藩、寶熙等溥儀身邊的人,還在電文後附加了“聲請不可駐使館”一句話,從而表明了段祺瑞關注此事的目的所在。
馮玉祥旋覆電段祺瑞,態度堅決,認為“清室為帝制餘孽”,“此次移入私邸,廢去無用之帝號,除卻共和之障礙,人人視為當然”,“莫不歡欣鼓舞,均謂尊重國家,正所以保全清室”。
11月6日下午,段祺瑞獲悉溥儀等已經出宮並移居醇親王府後,在天津發表“討逆檄文”,即《反對復辟宣言書》,其最可注意之處即在措辭之間,對張勳和溥儀就是有區分的,說到清室總是筆下留情。如談及辛亥遜位,則說“前清明察世界大勢,推誠遜讓,民懷舊德,優待條件,勒為成憲,使永避政治上之怨府,而長保名義上之尊榮,宗廟享之,子孫保之。歷觀有史以來二十餘姓帝王之結局,其安善未有能逮前清者也”。又談及張勳復辟,則說“今茲之舉,出於逼脅,天下共聞。歷考史乘,自古安有不亡之朝代?前清得以優待終古,既為曠古所無,豈可更置諸巖牆,使其為再度之傾覆,以至於盡”。談及起兵討逆,則說自己“亦曾受恩於前朝,更不忍聽前朝為匪人所利用,以陷於自滅,情義所在,守死不渝”。這篇檄文用段的名義,卻出自梁啟超的手筆,他在運筆之際,恐也不能把光緒皇帝的恩誼忘得一乾二淨。
11月7日下午7時,馮玉祥給段祺瑞回電,聲稱逼宮之舉“原非本意,系本國民之意而行”,既承蒙段祺瑞連日電囑,“當力為保護”。段祺瑞接到此電,即於當日夜又給馮玉祥發了一份有線電稿,大意謂,“既非閣下主動,請嚴飭屬下,所有宮中一草一木,不準擅動,靜待從長妥商”,云云。
段祺瑞對馮玉祥“逼宮”的這一態度很快就被清室內務府所知,他們遂把希望寄託在了段的身上,有人建議召開溥儀身邊的人和親貴們開會,這一建議已成文,迄今存於檔案。文雲:“眾望段、張不日來京,如何派員與之商,應速籌議。擬請召集左右及親貴,先開會議。究派何人往商?如何措辭?究承認修正條件否?如果承認,所謂自由者如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