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記·吳世家》所記與此不同:“王餘眛(mèi)卒,季札讓,逃去。”認為季札是為讓位而逃走的。
(13)僚:《公羊傳》這裡說他是“長庶”,即吳王壽夢妾所生的長子,季札的異母兄。《史記·吳世家》則說他是“王餘眛之子”。以《公羊傳》為是。
(14)闔廬(lǘ閭):公子光即吳王位後的號,《史記》說他是諸樊之子,《世本》說他是夷昧之子。
(15)專諸:伍了胥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吳王僚十三年四月丙子,公子光請王僚喝酒,使專諸藏匕首於炙魚之中,進食時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殺之。
(16)致國乎季子:把王位給季札。《史記·吳世家》謂闔廬刺殺王僚後即承吳王位,無讓國於季札之意。
(17)延陵:春秋吳邑,今江蘇常州。季札食邑於此,所以又號“延陵季子”。
(18)不名:不直稱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禮,另取字。對人表示尊敬,就稱其字而不稱名。
(19)不一而足:不因為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與今義不同。
秀麗江山 後記 子虛烏有的“王莽攆劉秀”
章節字數:2711 更新時間:09…08…10 09:15
子虛烏有的“王莽攆劉秀”
說起光武帝典故與傳說,除了一個“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外,還有一出有名的莫過於“王莽攆劉秀”了。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史載於《後漢書·皇后紀》中,說起陰麗華的皇后紀,短短數百字,滿篇記錄的盡是劉秀對老婆大人肉麻兮兮的纏綿情話,這裡不想討論他倆的情事,想說的是那個上到評書、戲曲,下到傳說、野史,無不演繹得繪聲繪色的“王莽攆劉秀”。
最出名的版本是單田芳的《劉秀傳》,那裡頭的劉秀被王莽趕到河北,一路難逃,狼狽至極。話說劉秀上河北是不假,可人家上河北不是去逃難的,身份上頂的可是漢朝大司馬(三公中掌兵權)的官職,當然他手上其實是沒兵權的,但至少初去河北時他可沒那麼狼狽。真正讓他變成喪家之犬的人,不是王莽,而是王郎。
王郎這人,在史書中記載原名叫王昌,人稱王郎,冒名孝成帝的後代劉子輿,在河北集結勢力。王郎的身份是真是假不作考慮,至少劉秀會在河北如喪家之犬般一路往北逃難的始作俑者是他沒錯。而所謂的王莽同志,按照史書記載,早該在劉秀奉了更始漢帝劉玄之命渡黃河持節北上前就掛了,屍首示眾,舌頭都被人拔了,死得那叫一個悽慘啊。
王莽生前和劉秀沒有直接接觸,兩人之間的聯絡那叫一個八竿子打不著。因為王莽在時,天下大亂,作為亂軍中一支的舂陵軍,若能被王莽惦記在心的,也只有劉秀的大哥劉縯一人而已,怎麼輪也輪不到劉秀頭上。到了劉玄稱帝,王莽記恨的首要物件更是轉向了劉玄,作為更始漢朝的大司馬劉縯則順次排列,而劉秀這會兒仍是籍籍無名的更始漢朝一員小將(太常偏將軍)。
王莽與劉秀最大的一次交集,應該要屬那場著名的昆陽之戰了。如果王莽會注意到有劉秀這號人物的存在,應該也是那場以昆陽為主戰場的兩萬對四十二萬的戰役之後。其實那場戰役起初本是劉縯預備攻打宛城,王莽傾國而出,試圖解圍宛城的同時滅掉綠林軍。劉秀當時在昆陽,就好比劉縯把宛城當成主戰場,那麼周邊的小城鎮就成了次戰場,當然劉秀也不是領導綠林軍攻佔昆陽的領袖,他只是個小人物,很小,很小的小人物。但問題是新朝四十二萬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從北南下前往宛城解圍,經過的第一站偏偏是小小的昆陽城。面對大軍壓境(新軍號稱百萬雄師),昆陽的領軍人物紛紛選擇跑路,當時劉縯還沒打下宛城,如果昆陽這邊撤退了,宛城那邊也不用打了,綠林軍就準備等死吧。劉秀這個小人物,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站了出來,從而站到了歷史的巔峰上,如果一個舞臺上對於主角都會刻意打上聚光燈的話,那這一次,劉秀讓所有的聚光燈一下子都打到了自己身上。
昆陽沒有失守,劉秀領導兩萬人擊敗了四十二萬人,確保劉縯有時間妥妥當當的拿下了宛城。也因為如此,主戰場本該在宛城的這場戰役也變成了主場昆陽,於是史書上將這場綠林軍與新軍的決戰性一仗稱之為“昆陽之戰”。綠林軍大獲全勝,王莽可謂傾家蕩產,再沒有任何能力抵抗全國各地的起義軍,於是綠林軍乘勝追擊,最終搶先滅了新朝,砍了王莽。
昆陽大戰的聚光燈下,不僅王莽第一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