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最後一個生日。2011年4月19日,她離開人世。這段日子裡,她經歷了最後一次化療,無效。氣喘嚴重,吸氧,躺不下,沒有胃口,反胃嘔吐,肝痛,胸腔積液,穿刺放水……情況急轉而下。這段日子裡面,我不相信她會走,但我已經亂了。在她臨走的一剎那,我依然不相信,但立刻就接受了現實。我的大腦一直在檢討所犯的錯誤,面對這個結果,我的每一個決定好像都是錯的,都是愚蠢的。我無暇悲痛,她彷彿依然在病床上,等待我找出原因,重來一遍,救她回來。
我知道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多她的遺願要完成,但我真的很失落,感到很失敗。我和于娟並行了十五年,她的生命在這一刻嘎然而止,我的生命還在嗎?這十五年,已經消散,唯留記憶。
這也是一條人生命定的路嗎?如果她沒有遇到我,現在會在幹什麼?我想我一生都會揹負著這個自我質疑,無法解脫。
我從來沒有看過於娟的部落格,因為她不想我去看,也因為我知道她所寫的內容。在她去世之前,我也不願意去看她的照片,因為她就在身邊。最後的日子裡,我問過她怎麼很少關於復旦的內容。她說接下來會寫的,2010還沒有寫完,還有2011,2012,一直寫下去。
也許是命中註定,她在回到她的正軌上的時候,她就剎車了。幸而,對於關心支援她的親人、導師和朋友而言,還有這本書、她的孩子、她的精神和遺願。
這本書的出版,凝聚了同道中人的心血和愛,完成了于娟的一個未完的心願。生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延續。非常感謝為于娟這本書出版做出艱辛努力的朋友們。我也藉此機會感謝所有關心於娟的朋友們。
安息吧,親愛的娟。
2011/4/24 下午15:30寫完
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代序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于娟《此生未完成》序
我是在讀這部遺稿時才知道于娟的,離她去世不過數日。這個風華正茂的少婦,擁有留洋經歷和博士學位的復旦大學青年教師,在與晚期癌症抗爭一年四個月之後,終於撒手人寰。也許這樣的悲劇亦屬尋常,不尋常的是,在病痛和治療的摧殘下,她仍能寫下如此靈動的文字,面對步步緊逼的死神依然談笑自若。我感到的不只是欽佩和感動,更是喜歡,這個小女子實在可愛,在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樣子的軀體裡,仍蘊藏著多麼活潑的生命力。
于娟是可愛的,她的可愛由來已久,我只舉一個小例子。那是她在復旦讀博士生的時候,一次泡吧,因為有人打群架,她被誤抓進了警察局。下面是她回憶的當時情景——
“警察開始問話寫口供,問到我是幹什麼的,我說復旦學生,他問幾年級,我說博一。然後警察怒了,說我故意耍酒瘋不配合。我那天的穿戴是一個亮片背心,一條極端短的熱褲,一雙亮銀高跟鞋,除了沒有化妝,和小阿飛無異。小警察鄙視的眼神點燃了我體內殘存的那點子酒精,我忽的一聲站起來說:‘復旦的怎麼了,讀博士怎麼了,上了復旦讀了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樣不能泡吧啦?’”
她的性格真是陽光。多年後,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下,這陽光依然燦爛,我也只舉一個小例子。在確診乳腺癌之後,一個男性親戚只知她得了重病,發來簡訊說:“如果需要骨髓、腎臟器官什麼的,我來捐!”丈夫念給她聽,她哈哈大笑說:“告訴他,我需要他捐乳房。”
當然,在這生死關口,于娟不可能只是傻樂,她對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和今日別的青年教師一樣,她也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是體制內的職稱升遷,二是現實生活中的買房買車,並且似乎不得不為此奮鬥。現在她認識到——
“我曾經的野心是兩三年搞個副教授來做做,於是開始玩命想發文章搞課題,雖然對實現副教授的目標後該幹什麼,我非常茫然。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乾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裡逃生死死生生之後,我突然覺得一身輕鬆。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閒事淡事,我不再有對手,不再有敵人,我也不再關心誰比誰強,課題也好、任務也罷,暫且放著。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風淡雲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