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到十多萬頭牛馬,又下令將城中的一萬多戶居民全部遷徙回國,給赫連昌留下了一座空空蕩蕩的國都。
魏軍的其他兩路也很順利,統萬城戰敗的訊息傳遍夏國境內,蒲阪、陝城等地的夏國守將全無戰心,都棄城逃跑,奚斤乘勢攻入長安。北魏方面唯一的損失是大將周幾病死於軍中。西面的西秦、北涼以及仇池聽說北魏進入關中,紛紛派使者,向拓跋氏歸附。
赫連昌勉強保住了統萬,但已經沒啥兵力了。這時候夏國的主力部隊還由他的五弟、平原公赫連定率領,在和西秦打仗呢。赫連昌急令赫連定回軍攻打長安。魏將奚斤也不是等閒之輩,指揮部眾與赫連定在長安相持。
轉眼到了第二年夏天,拓跋燾見夏軍主力被牽制在長安,統萬空虛,便欲捲土重來。他下令軍士在陰山一帶大伐木材,修造攻城的器具,準備一舉拿下這座赫連勃勃時代號稱堅不可摧的都城。
十八 敢死隊生擒赫連昌(1)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魏軍再度兵發平城。拓跋燾以司徒長孫嵩等人率三萬騎兵為前驅,常山王拓跋素等人率三萬步兵為後繼,南陽王拓跋伏真率三萬步兵負責運送攻城車,將軍賀多羅率精騎兵三千居前聽候調遣,自己親率數萬主力軍,大旗一揮,直指夏國國都統萬。
大軍渡過黃河後,行進緩慢。拓跋燾決定帶輕騎兵先行。大臣們都認為統萬城堅難拔,不如等步兵、攻城車都上來再統一行動。拓跋燾笑道:“用兵之道,攻城最下,萬不得已,才考慮攻城。如今若是步兵、攻城車都開到城下,夏軍必然心生恐懼,堅守不出。要是一時攻不下來,糧絕兵疲,進退無所,那就不好辦了。不如以輕騎兵直接殺到城下,夏軍見我們步兵都沒到,守城的意志必然放鬆,我軍再不斷示弱,他們也許會出戰,那就容易對付了。我的輕騎兵前有堅城,後無支援,此乃‘置之死地而後生’,用這樣的軍隊不足以攻城,可若是在野外決戰就綽綽有餘了。”於是,他點了三萬輕騎兵倍道兼行,往統萬撲去。
統萬城中的赫連昌原本打算堅守不出,等赫連定那邊把奚斤搞定了,再回師合攻魏軍。拓跋燾故意向夏軍示弱,赫連昌也一概不理。拓跋燾無奈,幾萬大軍只好駐紮在統萬城附近,眼看後援未至,糧草將盡,形勢不樂觀。
這時天助強者,魏軍營中有一個犯了事的小兵害怕受處罰,偷偷逃了出來,溜入統萬城去向赫連昌報告情況,說:“現在魏軍糧食快吃完了,士兵都開始以野菜為食,步兵、攻城車還沒抵達,應該乘早進攻。”(這個情報陰差陽錯地幫了魏軍的忙,以至於我十分懷疑這是否是拓跋燾施的詭計。)
赫連昌得了可靠情報,十分高興,便親率三萬步騎兵出城迎戰。長孫嵩見夏軍戰陣嚴謹,不易攻擊,勸拓跋燾暫避鋒芒。拓跋燾道:“我遠道而來攻打統萬,就是怕敵人不出動。現在既然出來了,我若避而不戰,則是長彼志氣,滅己威風,絕不可以!我軍應誘而殲之。”說著,就收起人馬,佯裝敗逃。
夏軍也是騎兵實力強勁。他們分開兩翼,一路緊追魏軍不捨。大概走了五六里,忽然有一陣風雨自東南襲來,飛沙走石,天色大暗。魏軍士兵無法正常行軍。
一個頗通方術的隨軍太監,名叫趙倪,就對拓跋燾說:“如今風雨交加,我們逆風,敵人順風,天不助我;而且將士們飢渴難耐,陛下不如避一下,改日再戰。”
旁邊的崔浩怒斥道:“這是什麼話?我軍行千里而為取勝,已經定下的計策,豈可變更。敵人貪進不止,已無後援。我軍應該埋伏起來,分開兩路,攻其身後,正好能利用順風的優勢。所謂風向優劣,關鍵在於人,哪裡有什麼天時不變的道理?”拓跋燾深表讚賞,便把大軍分為左右兩隊,轉身對抗夏軍。
拓跋燾正想指揮大軍衝鋒,忽然戰馬倒地,自己也就跟著摔了下來。夏國士兵紛紛來擒,幸虧有宗室拓跋齊以身捍衛,才將敵人殺退。拓跋燾重新上馬,親手刺死夏國將領斛黎文。拓跋燾手中流矢,仍然浴血奮戰,殺死了十幾個夏國的騎兵,大大激勵了魏軍士氣。而夏軍則已潰不成軍,死傷上萬。赫連昌根本控制不住敗勢,被反擊的魏軍一路追到統萬城北,來不及進城,帶著殘兵敗將逃往上邽(今甘肅天水)。
拓跋燾未經攻城,只用幾萬騎兵就順利接收了這座城堅牆固的統萬城。他率領大軍開進城,俘虜了數以萬計的夏國王公大臣、后妃宮女,馬匹三十多萬,牛羊數千萬,國庫珍寶,不計其數。拓跋燾不禁感嘆:“蕞爾小國卻如此勞民傷財,怎麼可能不亡呢?”不過感嘆歸感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