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了一面大旗,其餘各路王侯就來看齊了(也虧得劉駿有沈慶之這樣的宿將輔佐,才第一個行了大事)。宋文帝的六弟南譙王劉義宣在江陵,與雍州刺史臧質、以及司州刺史魯爽一起舉兵響應劉駿。兗、冀兩州刺史蕭思話也從駐地歷城趕到彭城,引兵在江北接應。隨王劉誕這時在浙江一帶,劉劭分浙東五郡為會州,讓他做刺史,他本想聽劉劭的命令,受職上任。左右都勸他不可聽任凶逆作亂,應該傳檄起義,劉誕便也向劉劭翻了臉。
劉劭自認為從小熟讀兵書,軍事上的東西懂得不少,可以獨當一面。然而一時間四方兵起,他心中著慌,下令戒嚴,把秦淮河南岸的居民全部遷到北岸,欲憑藉秦淮河固守。為了防止諸公及大臣出奔,他又將幾個弟弟、劉義恭及其諸子全部聚到他本人所居的臺城之內。劉駿的檄文傳到建康,他拘捕了劉駿和劉義宣的兒子,要悉數屠殺掉,劉義恭、何尚之提出這樣幹肯定會堅定敵人奮戰到死的決心。劉劭覺得有理,只軟禁了這堆王侯,並不問罪。
劉駿大軍到達尋陽後,繼續沿江東下,沈慶之領中軍,柳元景統率薛安都等十二支軍隊由湓口(湓浦水入長江之口)出發,劉義宣手下的司空、中兵參軍徐遺寶率荊州之眾跟進。當時宋國國內幾個最能打的將領,都湊齊了。
劉劭手下雖有朝中舊臣,但大多不是親信,緊要關頭都不敢任用。他一面重金安撫幾位將軍,命他們統領軍事,一面以東宮舊將蕭斌為謀主,由他出謀劃策。
蕭斌提出以水軍主動出擊,與劉駿軍決戰,劉義恭則認為對付劉駿應該以逸待勞,棄秦淮南岸,在石頭城外佈下柵欄,固保臺城。蕭斌反對,說:“劉駿年紀輕輕就建此大事,不可小看!沈慶之、柳元景、宗愨這幾個都是屢立戰功的將士。乘他們剛剛起兵,我們出擊還可以決一死戰,若端坐不出,怎麼可能長久?”劉劭不聽,既不出擊迎戰,也不出守石頭城,只是每天慰勞守城將士,監督修造艦船。
劉駿大軍到達南洲(即姑孰,今安徽當塗),一路上盡是前來投降的官吏兵士,其中包括劉劭手下掌管軍隊的太尉司馬龐秀之,朝中大為震動。劉駿的前鋒部隊柳元景知道己方的船艦規模太小、不牢靠,打不了大仗,就領兵在江寧登岸,潛至長江邊的新亭(今江蘇南京南)。但他並不急於進攻臺城,而是依山築起壁壘,在建康城南與朝廷軍對峙。
劉劭在城中看得真切,他派蕭斌統領步軍,褚湛之統水軍,率領各部精兵約一萬人,兩路並進,攻打劉元景的壁壘,劉劭本人則親自登上朱雀門督戰。關係到統治存亡的關鍵之戰,劉劭這點小聰明還是有的,他立下重金,獎勵有功將士,朝廷軍果然個個鬥志昂揚,拼死作戰。柳元景的軍隊新修完壁壘,戰鬥力也很強。劉劭的軍隊人數多,眼看即將獲勝,不知為何陣中的魯秀(魯秀早想叛逃投奔兄長魯爽,很可能是故意為之。劉劭的失敗,也頗有天意的安排。)忽然鳴響退兵鼓。士兵們正殺得興起,聽到鼓聲,不知所措,一瞬間愣住了。柳元景乘機擂響衝鋒鼓,將士們從壁壘中衝出,朝廷軍頓時潰不成軍,兵士們紛紛淹死在秦淮河中。
十五 二兇的覆滅(2)
劉劭不甘心失敗,親自率領餘下計程車兵捲土重來。雙方強弱之勢已成,劉劭也迴天無力,又一次大敗,死傷更為慘重。劉劭在陣後舉刀手斬後退計程車兵,仍然止不住。劉劭隻身逃回臺城,蕭斌受傷,劉義恭、魯秀、褚湛之等人乘亂投奔劉駿。劉劭下令殺死劉義恭的十二個兒子,以洩憤。
劉義恭一出虎口,就跟換了張臉似的(大約在兄長底下這麼多年,也練就了一套看人眼色、忍辱負重的功夫),他在新亭遇上剛剛來到的劉駿大軍,立即就上表勸進。劉駿便在軍中即皇帝位,這就是宋孝武帝。
隨著劉駿登基,各路義軍都已殺到,臧質的兩萬雍州兵也開到新亭,豫州刺史劉遵考則派部將夏侯獻之率五千步騎兵駐於江北瓜步山,隨王劉誕也派兵從東南面進攻建康,大敗劉劭的軍隊。劉劭在秦淮河邊以及臺城門內佈下的防禦樹柵,防不住城內混亂的人心。臺城裡的文武官員紛紛翻出城牆,投降劉駿。蕭斌也帶領所統士兵,舉起白旗歸降,蕭斌本人被斬首。
劉劭自知大勢已去,燒了御輦冕服到處躲藏,最後在武庫的井裡被攻入臺城的小軍官抓獲,送到殿前。
臧質見了被捆綁結實的劉劭,失聲痛哭。劉劭說:“天地都不容我,你又為啥要哭呢?”
臧質問他為何弒父自立,他說:“先帝要廢我,不願作階下囚。”又問臧質:“可否幫我求個情,把我流放到邊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