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梁啟超書齋和南邊的馬廄存焉。梁啟超故居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在滿院墨香裡回首文豪走過的路
茅盾在北京的故居不止一處,但他人生最後的日子是在後圓恩寺衚衕裡一座由兩個四合院改建而成的宅子裡度過的。
從茅盾逝世到現在僅20多年,所以他的故居基本儲存完好,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景點,這裡的遊人並不是很多。同各種型別的大型公園相比,這裡確實有些舊了,但作為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來說,他的故居留給後人的價值不僅僅是五塊錢的門票能夠買到的。
茅盾在這裡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後圓恩寺衚衕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叫交道口南三條,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又改回了〃後圓恩寺衚衕〃這個名字。在《北平廟宇通檢》中,曾說此處有座圓恩寺,〃元至元間建,歷代屢加修葺〃。多少歲月的更迭,圓恩寺早已尋不見影蹤,空留一個名字,有心的來客還是可以從中讀出歷史的滄桑味道。很順利,記者在這衚衕的中部一眼就看見了〃茅盾故居〃。門外釘著三四塊牌子,有〃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東城區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的,還有一塊簇新的銀灰色牌子上寫著〃茅盾故居簡介〃。茅盾故居的門票每人五元。
作家的第三故鄉
茅盾先生的塑像立在故居的前院裡,離塑像不遠的地方是葡萄架,老人生前曾在這裡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茅盾先生一生在三個地方居住過。細分之下,烏鎮是他的第一故鄉,他在此出生並接受小學教育。上海是他的第二故鄉,在這裡他開始用茅盾這個名字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幻滅》。北京則是茅盾先生的第三故鄉。20世紀初他在這裡接受教育,20世紀中期開始在這裡生活居住了30多年。在北京,茅盾從一位文學創作者轉型成為中國文化領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直到他81年的生命旅程結束。
剛解放的時候,茅盾在毛澤東和周恩來屢次邀請之下,擔任了新中國的第一任文化部長,住在文化部宿舍大院的一棟三層小樓裡。後來因為年紀大,上下樓不方便,茅盾與家人便找到了現在後圓恩寺的這一處房子。
這是一座百年老院,從院裡老屋上的兩層簷椽來看,清朝時住在這裡的至少是個四品以上的官員。但因為房子歷經民國及解放後的使用,被人改造成了更適合居住的寬敞家院。從前院到後院並沒有二進門,而是透過前院東北角一小截青磚砌的小過道進入。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在這座房裡〃百感交集〃
故居的後院裡屬於老房的只有北房,東西兩側的紅磚小耳房是後期加蓋的。這間北房又分四間:最西邊的那間是陪伴茅盾的小孫女住的房間,依次過來是茅盾會見自己好友的會客室,在會客室裡的沙發旁邊還有一個白漆脫落的冰箱,冰箱的模樣奇怪得很,頂部像戴了個大帽子。後來才知道,第一代冰箱的製冷裝置是裝在冰箱頂部的。再到中部的這間房,是茅盾的臥室。一張鐵絲單人床,漆著白漆,上面的枕頭、褥子、床單還是茅盾逝世前的樣子。床邊一張木桌,散放著十幾支鋼筆,一疊舊報資料,還有一盞檯燈。茅盾逝世的前幾年,由於行走不便,不能去書房寫作,一切讀寫事宜就在這張桌子前完成。〃文革〃後,茅盾擱筆不再寫作,直到1976年他決定提筆創作最後一部作品…回憶錄《我走過的路》。在那一盞檯燈下,老人寫道:〃自知來日無多,凡所見所聞所親身經歷,一時都如斷爛影片,呈現腦海。百感交集,又百無聊賴。〃這樣的心情,其實不僅僅是茅公,任何一個暮年之人,都會有這樣無奈的認命,或者說遺憾的滿足。最靠東邊的那間房是洗漱間,那件被兒子韋韜描繪成〃補丁摞補丁〃的浴衣仍舊掛在浴室的牆上,彷彿還在靜靜等著主人回來。
幾千本藏書見證晚年歲月
與後院比起來,前院有南屋、北屋、西屋、東屋,一面不落,是個標準的四合院。院的前半部分有個方形的葡萄架,老人住著的時候在架上裝了個鞦韆,時常陪孫女在這裡玩耍。現在鞦韆不見,葡萄架還在。只是春天將暖未暖,它也彷彿沒有從冬眠中醒來,顏色仍舊枯黃。院子靠後的地方是一尊白石膏的茅盾先生半身雕像。
以前,前院裡住著茅盾先生的兒子兒媳,還有他的秘書、警衛。現在,西廂房仍舊是他的藏書房,幾千本書在五排書架上整齊地列著隊,其中一些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國外譯作怕已是現在的孤本了。而北房和東廂房則已成了〃茅盾故居〃的〃第一陳列室〃和〃第二陳列室〃。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