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聽見,繼續說:“露也是一種藝術,當然要看什麼人露,平時越嚴實的人露起來才越有價值。”他稍做停頓,“比如我。”下面的人炸了鍋,大叫成了一片,高聲叫喊著要王石露一露,王石掃視周圍,笑得很詭異:“你們要看我露是嗎?”下面齊聲回應:“是!——”王石做了一個狠狠心的表情,走到舞臺一邊,說:“好!”於是,他開始解釦子,準備脫衣服。下面的員工那叫一個興奮,沒想到董事長如此招待大家,簡直是奢侈的視覺大餐,員工們群情激奮,叫成一片。王石脫了外套,問下面:“還要脫嗎?”下面再次齊聲:“脫!”王石又把自己的手放到了襯衣的扣子上,一個,兩個,到最後一個的時候,他停住了,把手指向了舞臺一邊,員工們往邊上一看,正是王董事長在南極探險時拍的上身裸露的照片!而舞臺上,王石早就趁大家視線轉移時把衣服穿好了,大家又笑又鼓掌,現場氣氛熱烈萬分。
萬科的人開玩笑說:“你說,要是天天是春晚該多好啊,簡直是太平盛世。”
《王石這個人》:脾氣(3)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萬科內部春晚結束後,王石董事長又恢復了嚴峻的表情,雖然他發脾氣的時候越來越少,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的風暴又會來臨。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便王石脾氣如此壞,如此不具備親和的柔性度,但他和下屬的關係卻呈現出另一種祥和,在萬科內部,職員們雖然膽怯於王石,但這種心態卻是在一種認可的前提下。王石建立萬科並管理萬科多年,與其說他是一個具體的公司領導,毋寧說他更像萬科的精神領袖。在王石登珠峰之時,萬科上下幾乎是全民關注,公司每天的輿論中心就是董事長的珠峰之行,而當王石登頂,整個萬科公司的興奮不亞於一場狂歡,我聽到一個在萬科基層做事的人的感慨是:“老頭子真有毅力,我佩服他!”
至於因為王石而在萬科掀起的登山熱更是明顯,萬科職工的業餘活動以登山為主,而且都是自覺自願自發地組織起來,全然不是衝著董事長的面子而去。我曾經搭乘萬科的公司車,開車的師傅一路給我宣揚登山的好處,從身體健康到磨鍊人的意志,理論縝密。我很好奇,問他:“是你們王總給你們講的這些嗎?”他說:“不是,我哪有他那麼高深,是我自己的感覺。”其實,王石沒有過多在公司宣揚登山的好,他一直理解登山是自己個人的事,但他以一己之力,在萬科乃至深圳都推動了一個運動的興起,無心無意的推動,正是個人威權的展示。曾經一個戶外用品店的老闆也說,國內戶外運動有如此熱潮,王石有很大功勞。
這看似無意的豐收,也許是他個人做人做事方法的回報,那就是至遠至近,距離之美。他和傳媒的關係,亦是如此。
從王石開始在公眾傳媒上露面,他和輿論世界已經打了十幾年交道,這麼多年下來,王石及萬科的負面報道少而又少,特別是王石,以活躍的姿態在各個場合出現,如此高調,很難沒有負面之詞出來,但他卻創造了一個幸運的例子。“我對傳媒很友好啊。”他自己這麼解釋。其實,難有對傳媒不友好的公眾人物,可是傳媒衡量的尺子更像一把刀子,並且總是刀刃向上,在這個刀刃上不傷一點是不太可能的,有些人甚至頭破血流。但王石沒有,他全身而進公眾視野,又能隨時全身而退,主動權總在自己手裡,這一點,不能不說是王石的智慧。他的一個朋友在一次閒聊中曾說:“王石的高明在於確立了一個距離,而且他有能力把這個距離一直保持下去。”——一語中的。
也有人是不能理解王石的距離感的,曾經有一個和王石有工作合作的人抱怨說,王石甚至不請他們吃一次飯,就算坐在一起開會偶爾喝了咖啡,王石先生也總不記得買單,讓他們覺得很沒面子。類似的抱怨還有很多,比如有人覺得跟王石已經很算得上是朋友了,但沒想到下次碰到,完全沒有朋友的感覺,王石還是該幹什麼幹什麼,沒有絲毫要套近乎的意思,讓對方大感失落並失望。
我總在想,所有的失望和抱怨都源於王石不是一個純粹的公眾人物或名人,或者說他和其他的公眾人物、名人不太一樣。當一個人成為公眾人物,成為了名人明星,基本上就往來無白丁,圈子化很嚴重,思想意識上、行為行動上跟大眾生活就劃了嚴格的分界線。而王石是遊走在大眾生活和名人生活之間的人,他曾說,永遠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但他也自信自己是做了不普通的事。一個在兩種生活遊走的人,要麼是兩種生活都靠得太近,泡了一個圈子再泡另一個圈子,皆大歡喜;要麼兩邊都保持距離,做冷冷的第三方、冷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