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寫作者來說,這畢竟是一種不負責任,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讀者,我希望自己寫出的王石,是一個更全面的王石,是一本有突破的企業家採訪記。所以,在重重的“熟悉感”的包圍下要突圍出來,寫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王石,真的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
我不知道我自己的努力有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這一切都要交給讀者來評判。
我很感謝王石先生對這本書的支援和配合,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媒體從業者,他的信任增加了我工作中的自信。我想,這種對媒體不拘一格的坦誠對待,也是王石先生以及他所領導的萬科企業的一種處世姿態:真實並且誠信,這正是他和萬科的傑出之處。
我也感謝《21世紀經濟報道》的總編沈顥先生為我的第一本書寫序,在傳媒工作期間,我一直希望有機會為他效力,卻兩次擦肩而過,他作為傳媒人所展現的智慧和風範讓我由衷地尊敬和佩服。
感謝一直景仰的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先生為這本書寫的評語,我在做市場工作期間,數次與他的團隊合作,受益匪淺。
今年是我的老東家《新週刊》成立10週年,我為兩位既是兄長也是領導的《新週刊》掌門人——孫冕和封新城感到自豪,同時心中充滿了無言的感激。在為《新週刊》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們不僅提攜我在事業上一步步向前,同時給我和我的同事們提供了一個最難以忘懷的工作環境和一段讓人留戀的工作經歷。所以我把這本書作為10週年的生日禮物送給我的老東家《新週刊》,送給如今工作在廣州瑞達大廈裡我曾經的每一位同事。
我也謝謝孫冕孫總給我寫了那麼認真的一篇跋;謝謝封新城封總寫下的肯定我的話,他的肯定和一路鞭策讓我走到今天。
這本書自始至終都得到我的摯友趙從旻的關懷和鼓勵,這本書的寫作伴隨了我從廣州遷移到北京的過程,沒有她們一家的關愛,這本書或許不會這麼順利面市。
我最好的朋友喻虔是我的第一個讀者,並且用無比的耐心幫我消除了在寫作匆忙時犯下的點點滴滴文字錯誤,這本書也有喻虔的極大心血。
要感謝北京的攝影師胡渝江先生、廣州的攝影師大食先生慷慨地把自己的作品給我這本小書使用,你們的作品彌補了我文字的欠缺。
還有我的朋友馬力,她一直在關注著這本書的程序,她的目光讓我在整個寫書的過程裡充滿信心。
謝謝中信出版社的臧永清副社長為這本書做了規劃,謝謝編輯蔣蕾女士所做的辛勤工作,謝謝她的執著和認真。
我也在想象中跟自己握一下手,恭喜自己終於完成一件前所未有的工作,在我敲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明白,未來應該更努力。
我把這本書鄭重地獻給我最愛的家人,你們一直希望我是一個自立堅強、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和工作的人,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寫作完成,你們能欣慰地看到我一直在努力。
周樺
2006年6月6日於北京
《王石這個人》:企業公民(1)
我們常常是,也將永遠是自身的先驅。我們於過去和將來採擷的,只是粒粒種子,待播撒在尚未耕耘的田地上。我們是田地,是耕夫,是採者,也是被採物。
——紀伯倫
2005年結束,2006年來臨的時候,跨進55歲年輪的王石經歷了人生中兩件難忘的事:2005年12月,完成了歷時幾年的“7+2”探險活動,在自己的登山探險歷史上又標上了一個圓滿的圈;2006年1月,身邊的一個親人在美國遭遇車禍,造成重傷,千辛萬苦從美國被送回國,治療了好幾個月,“她從來沒有遭過那樣的罪。”王石說。一喜一愁,王石突然有了很多思考。他不是一個愛往後看的人,很少沉寂下來回想,但那一段時間,他開始回頭想很多事情,回想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商旅匆匆,回想萬科20多年的狂飆突進,回想曾經被自己一一拿下的一座座雪山,回想自己的人生,萬科的程序……
王石“7+2”的探險活動以南極探險結束,這一次的探險和另外8次不同在於有一個意義非常的主題:為拯救白頭葉猴進行募捐。這樣公益性的主題在王石歷次的登山探險活動中並不多,王石在成功完成募捐後,感覺和隊友們一起探險成功的勝利感又多了一層含義。這層含義已經不僅僅是自己個人成功的範圍,它是一種屬於社會的共同喜悅,當這種喜悅與個人的成功聯絡在一起,王石感覺被賦予了一份沉甸甸的價值,這是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雙向實現,又是兩者的成功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