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攪艘路�旅妗U�媚翹焱跏��匆路��桶淹跤路宓耐嘧臃�隼匆黃鶼矗��詿晗醋牛�跤路遄吖�矗�熳帕塵桶淹嘧傭嶙吡耍�跏�罄此擔骸鞍ビ矗�牆幸桓齔舭。�歉齔粑對諼沂稚險沉撕鎂謾!�
這幾乎是一個極為喜劇化的場面,我很難想象當他們離開了珠峰,這種臭襪子的故事還會發生。也許登山的純粹就在這裡,把人都還原成了最本真的狀態,尤其是男人們的率性倔強,在這裡散發得最為徹底。大概也是這一點的原因,吸引王石一次次和山友們一起粗糙地生活幾天,放肆幾天,那個時候,他不是萬科董事長王石,而是山友王石。
在王石登頂珠峰的時候,和他同在B組的是《華西都市報》的記者劉建,當時兩人在登頂前為了互相激勵,於是約定如果登頂成功,劉建就在峰頂上向女朋友求婚,王石作為見證人。開始攻頂了,兩人都覺得:“壞了,還非得都登上去。不然,要麼求不成婚,要麼沒有見證人。”王石後來對劉建開玩笑:“我是為你才登上去的,不然你那求婚誰給你證明啊。”
在現實生活中,劉建是一個記者,王石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兩人的生活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由於登山,兩人成了兄弟,而且一起登了“7+2”裡的7座雪山,兩人自有一番登山的革命情誼。王石是劉建的老大哥,劉建是王石的小兄弟。2004年12月31日,“7+2”北極探險隊在北極登完山,因為第二天就是元旦了,隊員們都睡不著,一群人鬧著要做遊戲,但鬧了半天也覺得沒什麼好玩的,大概覺得劉建年歲小一些,於是大家提議給劉建上一堂人生建議課。“說好聽是人生建議,說不好聽就是批鬥會。”王石後來想起來還哈哈直樂。然後還給劉建說清楚:“不許生氣,不許反駁,尖銳是為你進步,這樣你才印象深刻,才刺激。”劉建沒辦法,搓搓鼻子答應了。於是王石說了:“我覺得你吧,登山是很出名了,不過你做記者這麼多年了,你做記者很一般。”劉建聽得眼睛發直,但還是沒吭氣。王石沒在意,繼續打擊:“比如說你寫的文章,真是不好,都是狗屁文章。”劉建不幹了,脖子都粗了:“你看過我寫的文章嗎?!”王石嘻嘻地:“沒有看過,但我聽別人說過。”劉建氣翻了:“你看都沒看過,憑什麼說我的文章是狗屁文章?你說的話才是狗屁話!”
《王石這個人》:登山(4)
王石說到這裡,撓撓頭,“你說,這不是兄弟才敢這樣嗎?完全沒有什麼顧慮,朋友間都不會這樣的。好像不存在什麼互相喜不喜歡的關係了,在一個大帳篷裡,你必須要一塊兒相處,這個關係沒法迴避,登山者之間就是這麼一個關係,什麼樣性格的人都有,所以不能用朋友來形容。有時候互相不服氣,有時候又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
在登完山以後,王石和他的山友們一般就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軌道上去了。在登山的一段時光裡,因為只有登山一件事,登山就是所有的生活,所以彷彿是常規生活中的一段放逐,可以不照平常的邏輯、不依平時的約束,盡情地放鬆,盡情地把自己放到塵世的最低處,撒開歡兒地做人。
在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以後,我問過王石一個問題:“以後登山還會有激情嗎?”他說:“激情當然會有。登頂珠峰雖然是一個高度,但它給我的不是一個滿足,其實是一種轉變,就是從珠峰下來後,我再一次登山時,不會再有後悔,不會再急躁了,所以還會再登。”
王石在成功登頂珠峰後,引起了周圍人的無限激動,因為他是中國人登珠峰的歷史上年齡最大的一位。但王石顯然不愛聽這個,因為在他登頂前的兩個小時,有個71歲的日本人就登了頂,所以他覺得實在沒有必要拿他的年齡說事,而且在他的觀點裡,一個男人年過50正是盛年,何必老要說他是什麼“年齡最大”呢?
別人的激動是因為王石的確締造了歷史,但在王石內心,珠峰的重要不在於幫助他締造了歷史,而是真正改變了他登山的心態,這和年齡無關,只和那次經歷有關,而那次經歷恰巧就是珠穆朗瑪峰。
在登珠峰以前,王石對登山的感慨是“一種想放棄而沒有放棄成功的運動”。他的意思是,每一次登山,因為突發的種種情況,因為種種的危險,總讓他有一種後悔的心情,然後就無比急躁,希望儘早拿下一座山,在登山的過程中,也總是對自己發誓:再也不登了!但等到登完山回到城市,他又開始懷念登山,然後又會在某一天收拾好行裝,往雪山靠近。王石有時很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是喜愛這個運動的,但這種喜愛卻總也讓他心生悔意,真正是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