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程老太太不屑的偏過頭去,清清嗓子道;“這裡有尺子和圓規各一把,做出正十七邊形一個,給你們20分鐘時間。”
說著,老太太從身後,抽出一把直尺,一把圓規丟在了桌上——在大夏朝,這兩件東西,也是星術士的標配。
晾著樂善好施程秉遜,一個人站在眾人的視線之中。
第十三章 正十七邊形
尺規作圖,完成一個正十七邊形!
其他人尚未有所表示,程晉州先愣在了當場。
用他走後門混來的博士頭銜發誓,這種題目,絕對不是老太太自己想出來的。
別以為做一個正十七邊形的容易,在18世紀以前,這都是一個世界級難題,而且是個相當有意義的題目。
這些日子,程晉州每天就在看關於幾何方面的書籍,儘管家中有關此類的書並不多,但也可以從側面瞭解到這個世界的數學水平。
它或許能達到歐洲十六世紀初的水平,某些方面或許仍能有所超越,但研究如何做出一個正十七邊形——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極限。
所謂尺規作圖,就是隻能有限次的使用沒有刻度的尺子和圓規,做出圖形的方式。而這裡所說的有限次,即杜絕了嘗試法的使用。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命題。事實上,在程晉州度過的歷史中,這個命題最終由高斯解決——又一位驚才絕豔的數學大師,他一生中的貢獻不勝繁舉,令理工科大學生們頭疼的最小二乘法,以及時常與文科學子們接觸的正態分佈曲線,都屬於他的成就。至於最能讓人們熟悉高斯閣下智慧的,興許是他在十歲或九歲完成的計算題:1+2+3+……+100。
在21世紀,凡是接觸過奧數的孩子們,也許不知道高斯,但當你問“從1加到100是多少”,大部分人可能連算都不用算,仰頭就答:“5050”。
高斯從進入大學開始研究尺規做出正十七邊形的解法,用了多久,程晉州早就忘記了,但自然是要比20分鐘久的,換句話說,除非大夏朝的星術士們的數學水平,再前進100年以上,否則絕無可能。
數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真真正正在沙地上鑄堡壘,可以獨樹一幟,但卻決不可能跳躍發展——缺少一步證明的數學公式,就是錯誤的。
程晉州相信,假如大夏朝的星術士們,能夠普遍的瞭解到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以及與之相關的命題,那麼他們早就應該進入工業社會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種時候,20分鐘也沒有什麼意義了,老太太應當是準備讓兩個孩子,都答不出問題了。
這倒是個好辦法,不會太掃隆字支的面子,也算是安全的贏了下來。唯一的問題,只是程晉州有些不爽罷了。
假若老太太沒有如此精明,與一個屁大的孩子比數學,程晉州還是非常,非常的,具有信心的。
哪怕是作弊產生的物理博士,總也不會弱於16世紀水準的高小生。
實際上,就算是畫出正十七邊形,程晉州也毫無疑問能在20分鐘內完成。
研究如何畫出正十七邊形以及它的原理,即使放到現代,也完全可以作為數學系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但用研究出的方法尺規作圖,這是初一學生的期中考試。
問題在於,在眾人眼中的程晉州,似乎並不具有超越時代的能力。
程博士本人,也沒有做好類似的準備。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
他的對手程晉浩早早的就伏在了桌上,嘗試著弄出一個正十七邊形的近似圖案,以一個14歲孩子的水準,他顯然沒有預料到問題會有多難——它需要數學精英們積累200年的力量,方才擁有成功的契機。有太多的公式定理與思想,要靠前人創造總結。
程晉州知道,所以他乾脆就站在旁邊,用戲謔的情緒看向眾人。
程家的族人們,可謂是這個世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精英群體,他們每個人都在著名的程傢俬塾裡,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但面對一個超越認知200年的問題,他們與14歲的程晉浩,也無甚區別。
大部分人,都用早知如此的表情,指指程晉州,再指指程晉浩。顯然,一個趴著做題的孩子,要比主動放棄的孩子,更有說服力。
程晉州很不滿旁觀者神色各異的表情。
尤其是當黑袍們,也用眼神定位“不努力的二世祖”的時候,程晉州出離的憤怒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