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爺孤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1年5月17日中午2點,德軍南北攻擊群正式會師,庫爾斯克地區被德軍徹底包圍,被包圍在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大約有一百八十萬人左右。
希特勒接到李默的命令,那是驚喜又憤怒,這克虜伯家的小子就是這樣任性,現在好了,這包圍的蘇軍是不得不消滅,送上門的菜希特勒不吃也得吃,可是根本英英國送來的情報分析,英美很可能就在本月的某個時間登陸,這可是288萬英美聯軍,一萬多輛坦克,一萬多架飛機,其他重武器更是不計其數。
怎麼辦,這下希特勒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之中,包圍圈的蘇軍肯定要消滅,法國那邊也要防備英美聯軍的登陸作戰,希特勒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破解的辦法,只要又一次把李默從前線召回柏林問策。
……
歷史上的庫爾斯克會戰,從德軍最初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出德軍追求的是在蘇聯實施有限的進攻,繼而取得迅速而輝煌的勝利,用以恢復德軍的聲譽和其他軸心國的信任。在這場戰役中儘管德軍曾一度擊潰4倍於己的蘇軍,儘管勝利的天平曾一度傾向德國,但最後的結局仍令人沮喪,自此之後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完全轉移到蘇軍手中。
總體來說,歷史上的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原因很多,首先是德軍對於這個計劃本身的考慮並不全面,同時進攻時間推遲的太久也喪失了戰役的先機,因此最後這個攻擊已經變得毫無意義。同時根據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經驗,無論德軍有多麼強大,攻打預有良好防禦陣地的強敵也是很不明智的。德軍最高統帥部犯了如同1942年夏季戰役時的錯誤,命令他們最後的精銳裝甲部隊去強攻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的庫爾斯克,而當戰役進行至關鍵時刻希特勒的決心又產生了動搖。導致戰役功虧一簣,最終得不償失。
這兩種情況,德軍都喪失了發揮機動作戰特點的條件。而是在蘇軍選好的地點與其交鋒。1941和1942年的戰爭經驗已經證明,如果德軍讓他們的坦克部隊在蘇聯的遼闊大地上縱橫馳騁。事實上是所向無敵的。而在1943年,本來德軍應當實施的是戰略退卻,或在一些有把握取勝的地段實施突然襲擊,為機動作戰創造條件。
但這一切也都隨著庫爾斯克進攻戰役的進行與失敗而成為了不可能了,更為可怕的是---德軍剛剛完成的東線戰場部隊的再編組和再裝備的工作,卻因為這次進攻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而這是1943年一年中的產量所無法補充的。
事實上德軍德國1943年新戰車的產量應該是用來成立西線戰場上的機動總預備隊,以應對盟軍將來可能的登陸。但為了這次準備倉促的攻勢。德軍卻消耗了他最後的戰略預備力量。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前後的表現,就可以發現,整個1943年期間德國失敗的原因事實上與他們在1942年失敗的原因一樣,仍然是:武器裝備,特別是摩托車輛與油料不足;希特勒仍然頑固推行專守防禦戰略,上述原因促使德軍既喪失了戰略主動權的同時又喪失了戰術主動權。
那麼如果德軍沒有執行“堡壘”的進攻計劃,他們將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戰略?這裡筆者認為,德軍還是可能遵循一種機動防禦策略。1943年期間,德國兵力損失嚴重,尤為嚴重的是。有作戰經驗的初級軍官的傷亡增多了。
但是,這種損失還決不是致命的,從占人口的百分比來看德國要比蘇聯所遭受的損失小得多。1943年的蘇軍顯然也不能再承受如同戰爭初期那樣巨大的損失了。可以說此時他們的人力資源也已經接近極限了。所以,為了縮短戰線、加強預備隊,德軍就應該立即撤出庫爾斯克地域,然後將軍隊撤至第聶伯河、斯摩稜斯克一線。
然後採取一種機動防禦策略,爭取保持戰役和戰術上的主動性,透過有限的戰役行動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最後使得蘇聯人感到難以承受,那麼德國仍有可能使東線的戰爭打成平局。但最終英、美在歐洲大陸的介入很可能將是決定德國命運的重要因素。
從戰略上講,庫爾斯克戰役的初衷是可行的。它是德軍在一種適宜的條件下,選擇的一條比較可行的路線。但戰局的發展卻不可能再給德軍這種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德軍的確是在戰術甚至部分戰役程度上取得了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但由於蘇軍軍力和物資儲備上的巨大優勢。以至於德軍很難取得戰役上尤其是戰略上的完全勝利。
……
李默又一次從前線返回柏林,庫爾斯克包圍圈的蘇軍那是插翅難逃,蘇軍雖然組織了大量的救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