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法還不足以表明富於幽默,就像有了毛筆卻不一定能成為書法家一樣,關鍵在於運用。
合理運用修辭方法
20世紀,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時,很少有人能讀懂他關於“相對論”的著作。一次,有人要求愛因斯坦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相對論”。愛因斯坦是這樣解釋的:“你同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感覺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成功表達的方法(3)
愛因斯坦用日常生活中人們體驗過的真切感受來解釋高深玄妙的相對論原理,通俗明瞭,一聽就懂,這就是語言運用中的修辭技巧。
“這是我的狗”與“這是我的愛犬”描述的是同一個事實,但前者是客觀描述,而後者則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描述。上述兩種情況中,前一類稱客觀性言辭,後一類稱感情性言辭。所謂言辭“著色”,就是指以感情性言辭代替客觀性言辭。
客觀性言辭有準確、可靠的優點,但也有直露、單調等不足,因此,常常需要用感情性語言來彌補它的缺點。
談話中常用的語言修辭主要有以下幾種:
——比喻
在演講和談話中,恰當地運用比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效果。當對方以某種事例顯示出難以理解的道理來刁難時,你就可以用比喻的事例顯示另一種道理予以反駁。
法拉第最初發現電磁感應的重要原理時,有人嘲諷他:“這個又有什麼用處呢!”法拉第詼諧地說:“剛生下來的嬰兒有什麼用呢?”
比喻,作為口才表達的一種技巧,的確能夠加強表現力。但是,在說話時必須運用得自然貼切,富於創造性,切忌濫用,否則,就會出現“比喻不當”的毛病,或落入老生常談的俗套。
——比擬
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說話人有意識地把物當做人跟它對話,或用適合於人的動作來讓物接受;或用適合於人的詞語來修飾物;或用陳說人的方式來陳說物;或以物的身份進行自述的修辭格就叫做比擬。
作為口才施展的一種技巧,它基於聯想,富於啟發性,而且又常常能把靜態擬成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因此,在說話中恰當地運用它,會收到生動、具體的效果,有利於表達感情。
——借代
“學好ABC,到處都有用。”把ABC看做外語的特徵,藉以代外語;“目不識丁”,借“丁”字代全部文字。
上述例子中,所借與所代之間,或以某種特徵相關聯,或以某一象徵意義相關聯,或具有某典型性的代表意義,或具有部分與全體的關係。這種不直接說出該人或該物,而用與要說的人或物有密切關係的其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格叫做借代。
說話中靈活運用借代這種技巧,會使說話人的話語更生動,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這不但說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還把與某人或某物有密切關聯的東西也說出來或暗示出來了。所以,這樣的話更能誘發聽眾的聯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聽眾。
——誇張
當描繪某人又矮又瘦時,人們說他像根“幹豆角”;當描述發高燒時,會說燙得像“火炭”。這顯然言過其實了。但是,別人聽來並不覺得虛假,反而能加深印象,這就是誇張的技巧。
為什麼聽者不覺得那些言過其實的話很虛假呢?因為誇張也有突出事物某一性質合理的地方,而且常常與比喻、比擬等技巧結合在一起,聽話人心裡自然有數。
誇張雖言過其實,但不同於浮誇和譁眾取寵,更不是無中生有和信口開河。它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反映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
——雙關
說話時,使用的每一個詞或每一句話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有時,這種含義並不表現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上,而說話人要表達的意思恰好隱含在這個詞或句子背後。這就是雙關技巧。
形成一語雙關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諧音法。
——對比
第四章 成功表達的方法(4)
魯迅在《戰士和蒼蠅》一文中這樣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畢竟不過是蒼蠅。”這裡,魯迅把“戰士”和“蒼蠅”拿來比較,尖銳地諷刺了那些誣衊革命者的可恥奴才,堅決支援了勇敢堅持革命的戰士。
把兩種不同事物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