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廿三日,在引見宴會上,秀吉賞給惟敬銀幣千枚,金裝長刀一把,感謝他為議和來回奔波,惟敬心裡自然樂開了花,這趟小日本可真沒白跑,比起在朝鮮累斷腿強之百倍。
酒席上,陳列各種名器古董,所用杯盤器皿皆金銀所制,三人看後皆嘆道:“雖吾邦稀見也”。因語言不通,秀吉命和尚景轍玄蘇與明使筆談。秀吉稱:明廷以為倭軍不久將進攻慶尚、全羅二道,乃朝鮮所布流言;明朝和親之意彌實,不久便撤兵歸國;但聽說女真屢犯明境,頗為明朝擔憂,一旦和親成功,自當派兵為先鋒,掃*真,以答謝明朝厚意。
二使回答:倘若朝鮮人撒謊,朝廷不能不起疑心,所以派他二人以觀虛實;今日見秀吉談吐灑脫,回去後當向朝廷奏報,再派使者前來通好。
秀吉大喜,又說:今日初見,情投意合,和親之事就仰仗二位。
二使說:太閣誠意感天動地,奏報朝廷,萬曆皇帝亦會大喜;倘若女真來犯,明廷定會派專使請日本出兵;現如今,大明、女真相安無事,又幸得日本通好,實乃難能可貴。
秀吉說:三年前,曾託朝鮮轉達通好明朝之意,朝鮮本來答應,但突然變卦,他不得已發兵教訓之。
二使說道:去年八月,行長已將通好之意經惟敬轉達明廷,文武官員皆信;但朝鮮卻不告之實情,所以誤事;萬曆皇帝派他二人前來,就是要了解實情,所見所聞與行長所言一樣;既然如此,兩國和親萬年不渝,他二人作為使者,能促成這段秦晉之好,亦感覺臉上有光。
秀吉越聊越興奮,又說:和親成功後,自己必當整衣冠,遊歷北京及各處名勝。
大家皆哈哈大笑,頻頻舉杯,歡快異常。兩個假欽差在名護屋一住就是數旬,把整個城市遊了個遍,並賦詩數首,讚賞其美景,其中三首如下:
一首曰
杳旋軺車來日東,聖君恩重配天公。
遍朝萬國播恩化,悉撫四夷助至忠。
名護風光驚旅眼,肥州絕境慰衰朽。
洞庭何及此清景,空使詩人吟策窮。
一首曰
一奉皇恩撫八紘,忽蒙聖諭九夷清。
晴光湧景靈蹤聚,山勢抱江煙浪輕。
一首曰
處境奇蹤難鬥靡,揚州風物寧堪爭。
扶桑聞說有仙島,斯處定知蓬又瀛。
秀吉觀此二人之詩,甚為歡喜。為給二使增興,特泛船百餘隻於海上,波濤隨船振盪,甚是好看,繡有各大名家紋的旗幟隨風飄揚,頗為壯觀。秀吉還親自作陪,與二使坐船遊覽,又于山裡園亭舉辦茶會,款待之。二使雖官職卑微,但談吐大方,進退有度,大名們觀後皆稱讚道:“雍容大國之風,大勝朝鮮人物”。
眼看和平即將到來,怎料,駐紮釜山的倭軍受秀吉之意正在積極備戰,欲攻打晉州,雪兵敗之恥。加藤清正乃主戰派,這次準備進攻晉州,他表現的尤為活躍。劉綎聞聽,立刻修書予清正,告之和平來之不易,教其不可玩火,但清正火爆脾氣,哪裡肯聽。當時,惟敬在行長營中,聽到此訊息,大為吃驚,百般勸阻,遊說諸倭將,但沒有效果,行長亦愛莫能助。行長雖力主議和,但太閣之意,豈能違背?他甚至建議惟敬回去告訴朝鮮人,讓他們先讓出晉州,待倭軍攻進空城,挽回面子,消了太閣心中怒火,自然了事。
惟敬趕緊跑去見金命元,讓其想辦法解救晉州之危。命元說目前兵力明顯不足,自己亦無可奈何,便袖手不管,徑自帶兵離開。原來,當李朝聽說倭軍撤出漢城時,便督促鮮軍追擊。權慄想趁幸州大捷之勢渡岐江南下追敵,“紅衣將軍”郭再佑稱:敵勢方盛,鮮軍乃烏合之眾,又缺少糧草,不可輕進。李薲、成好善指著那些不肯進兵的將領大罵,責其膽小,遂與權慄合兵,渡江至鹹安城,但城中倭兵早已退去,一粒糧食也沒留。由於糧草不足,軍隊鬥志開始低落,權慄只得讓士兵摘青柿果腹。六月十六,探馬報說倭軍從金海大舉進攻,到底是應當堅守城池,還是退至鼎津北岸呢?鹹安城諸將猶豫不決。當聽到城外隆隆炮聲時,城中守軍嚇得趕緊向城外逃跑,很多人因擁擠吊橋而跌落護城河,溺斃者甚多,最後終於渡過了鼎津,一鬨而散。因此,鮮軍兵力大為受損。
同在六月,倭軍九萬三千人馬從釜山出發,直搗晉州。倭軍一路北上,沿途州鎮皆遭蹂躪。如松亦知此次倭軍來勢洶洶,不雪晉州之恥,誓不罷休,倘若硬拼,可能會兩敗俱傷,說不定會重蹈碧蹄館的覆轍,於是亦帶全軍避開。
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