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綱成為先陣,氏康、氏政、氏照、氏邦父子四人及猛將大道寺直家為本隊,率軍兩萬,殺奔國府臺應敵。太田、裡見聯軍以逸待勞,未等北條軍站穩腳跟,便全軍殺來。北條軍措手不及,頓時混亂不堪,遠山綱景、景久父子及富永政家等名將先後陣亡,幸好綱成勇猛阻擊,使敵兵不得前進半步,才將全軍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激戰整整一天,直到日暮時分才各自罷兵。聯軍打了大勝仗,於是排擺酒宴,以慶戰功。氏康老謀深算,料到敵軍必認為北條軍新敗、不會馬上進攻。於是,夜半時分,北條軍冒著小雨,悄悄潛至聯軍背後。法螺號聲突響,喊殺聲震天,北條軍洶湧殺來,聯軍因慶功宴而放鬆了警戒,立時潰不成軍。裡見義堯等人奮力突破重圍,這才撿回一條性命。第二次國府臺合戰又以北條氏大勝而告終,此役聯軍死傷高達五千三百餘人,北條軍也死傷三千七百餘人,真與絞肉機無異。
因擔心上杉氏在背後襲擊,北條軍並未乘勝攻打裡見氏,但裡見氏內部卻因為慘敗而產生了動搖,以重臣正木時忠為首的大量家臣很快投靠了北條氏。隨著北條氏的步步進逼,裡見氏在上總的領土不斷喪失。第二次國府臺合戰宣告南總名門裡見氏已開始退出歷史舞臺,英主裡見義堯及其子裡見義弘苦心經營,終於保住了所剩的領地。後來,義弘繼任家督,鼓勵百姓“落書”(落書:就代官貪汙害民等事,直接上書家主),實是一代明主,但他武略欠佳,最終被迫與北條氏和睦,屈居人下。北條氏在將關東第二大勢力裡見氏打垮之後,已是雄霸關東八州,無人能敵。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十四回 毛利兩奪銀山礦 元就初滅尼子家
石見銀山(今島根縣大田市大森町銀山)是日本戰國時代後期至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山,是當時戰國大名和幕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江戶時代,銀山周圍到處可見武家官邸、神社和寺院,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的繁榮氛圍。在留下來的二百七十九處間步(間步:礦坑)中,目前只有“龍源寺間步”一處對外開放了二百七十三米。管理銀山的 代官所遺址 (位於石見銀山資料館)、五百羅漢林立的羅漢寺等都是值得一看的景點(作者注:2007年此地申報成為世界遺產)。
嚴島合戰勝利後,毛利元就立刻揮軍攻打周防、長門二國,陶晴賢所扶值的大內義長最後被迫自殺,大內氏滅亡。與此同時,元就派吉川元春攻打石見的山吹城,目的就是為了搶奪石見銀山。大內和尼子兩家當年就為爭奪這座寶山爭得你死我活,這也難怪,有了它,就有了財政來源,沒有經濟基礎,哪來的上層建築啊?山吹城是大內義興修築的重要工事,它位於山吹山的山頂,能夠俯瞰銀山。義興修建它的目的就是要保護得來不易的銀山,這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山吹城是保護銀山的重要據點,佔領了山吹城,就等於佔有了銀山。
此時,守護山吹城的乃是大內氏家臣刺賀長信。元就讓元春開出條件,引誘長信投降,長信看條件還不錯,便乖乖交出了山吹城。那個條件嘛,就是讓長信繼續擔任山吹城城主,各位看官可能覺得條件一般,但是反過來想想,要是他不答應,恐怕來小命也保不住了。銀山的控制權順利落入元就手中,從而為毛利家帶來滾滾財源。
永祿元年(1558)三月,為了爭奪銀山,尼子晴久命令 本城常光 將山吹城團團包圍,並且嚴禁商人向城裡提供米鹽。長信趕緊向元春求援,雖然元春立刻派兵前往救援,但是在強大的阻擋面前,毛利軍無法靠近山吹城半步。情急之下,元春組織十八名敢死隊員,準備捨命也要將糧草運到城內,以解燃眉之急。運糧隊在途中遭到二百名敵軍地圍堵,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竟然擊退敵兵,將糧草成功運到山吹城內。守城士兵見到糧草,各個喜極而泣。
晴久並不甘心失敗,親率一萬大軍前來攻打山吹城。七月下旬,元就命元春親率一萬人馬前往增援。怎料,英勇善戰的毛利軍這次卻吃了大虧,被殺得大敗,狼狽撤回。孤立無援的長信這次表現得大義凜然,他向晴久提出願以自己的生命換得守城將士安然離開,在長信切腹自盡後,山吹城落入尼子氏手中。志得意滿的晴久任命 本城常光 為山吹城主,隨後凱旋迴到月山富田城。
永祿三年(1560)七月,元就為了再奪銀山,派軍一萬四千餘人向山吹城發動狂攻。本城常光指揮得法,又依託天險山吹山,守軍抵擋住了毛利軍的屢次進攻,導致毛利軍在城下陷入苦戰。此時,九州島大名大友宗麟蠢蠢欲動,元就不得已將軍隊撤回。
永祿四年(15